![]() |
|
|||
|
截屏圖:以色列士兵向救援船隊開火 |
|
截屏圖:『馬維·馬爾馬拉』號遭以軍攻擊的瞬間 |
|
5月31日,在希臘首都雅典,抗議以軍暴行的示威民眾與警察發生衝突 |
|
以色列士兵轉移受傷的同伴 |
|
以軍快艇靠近一艘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船只 |
實際上,起碼從上個星期開始,以色列就為了如何阻止『自由艦隊』進入加沙而大傷腦筋。
『自由艦隊』的船只分別歸屬土耳其、希臘和美國等國家,載有大量人道主義援助物資,乘客中有來自土耳其、馬來西亞、英國和美國等近二十個國家的公民,其中包括歐洲議會議員、美國前外交官和197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北愛爾蘭的馬基爾。對於這樣的陣容,以色列稍微有何過分舉動,就會引起國際關注,組織『自由艦隊』的『自由加沙運動』也就達到了目的。
而如果以色列不采取行動,那麼想通過封鎖加沙來打擊哈馬斯的計劃,就會大打折扣。因為以後類似的船只就會不斷突破,一直突破到讓以色列的封鎖形同虛設。
況且,以色列最近的國際形象也越發糟糕。封鎖加沙給平民生活帶來的困難,早就讓國際社會不滿,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國際人道主義積極分子參加這次『自由艦隊』的原因;而幾個月前以色列特工用偽造的英國和澳大利亞護照,在迪拜暗殺哈馬斯高官,導致英澳驅逐以色列外交官;奧巴馬上臺之後,也不如以前的美國總統那樣對以色列友好,希拉裡在今年2月還公開呼吁以色列放松對加沙的封鎖———何況此時,奧巴馬正邀請以色列強硬的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美國呢!
所以,從政治方面來說,以色列是不敢輕舉妄動的。以色列軍方早就提前發出警示,要求『自由艦隊』聽從以色列海軍勸告,把船先開到以色列港口,由以色列檢查後再轉交加沙。這當然是『自由艦隊』不能答應的。因為他們不僅不信任以色列,而且如果由以色列轉交救援物資,那怎麼會成為國際關注的新聞呢?雙方立場相差甚遠,終於導致平民死亡的悲劇。
以色列官方早就預料到這樣的結局。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伊戈爾·帕默爾幾天前就說:『從公關角度來說,我們沒法贏。如果我們任他們向我們砸雞蛋,我們臉上掛著雞蛋的樣子一定很蠢;但如果我們用武力阻止他們,我們就顯得很野蠻。』
他說得不錯。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以色列在公關上總會全面敗給哈馬斯。在這樣的悲劇中,如果還有勝利者,那就是哈馬斯。甚至,很少有人追問哈馬斯在這些悲劇中扮演的角色。當然,現在人們更關切的是,以色列的封鎖是否太不人道?以色列的突擊隊員是否有濫用武力的嫌疑?如果今後的獨立調查發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以色列就應該反省,因為那已經不單純是公關失敗的問題了。
-新聞回放
以軍攔截救援船致死十多人
以色列軍隊突擊隊員5月31日在地中海攔截一支前往巴勒斯坦加沙地帶的國際人道主義援助船隊。以色列軍方說,十多名援助行動參加者在雙方衝突中死亡。
就事發經過,雙方各執一詞。以軍稱對方先動手,用『刀槍棍棒』襲擊以軍士兵,以軍被迫開火自衛;一些救援人員和活動組織方稱,以軍強行登船,率先開火。
強行登船
以色列海軍當天凌晨在距加沙地帶130公裡的公海海域攔截國際救援船隊並強行登船。這支船隊由6艘船組成。
聲援巴勒斯坦人、反對以色列封鎖加沙地帶的國際和平組織『自由加沙運動』說,以軍士兵趁夜色從直昇機上降落到船隊領頭船『馬維·馬爾馬拉』號上,一落到甲板上『就向還在睡夢中的人們開火』。
一名隨行的卡塔爾半島電視臺記者說,以軍強行登船前就向船隊發動襲擊。盡管『馬維·馬爾馬拉』號打出白旗,以軍毫不理會,繼續開火,打傷船長。
另一名隨行的土耳其記者與半島電視臺連線時說:『這些野蠻人正在殺人,快來救人。』電視中傳來一個用希伯來語講話的聲音,『所有人都閉嘴』,隨後聯系中斷。
媒體報道,以軍控制局面後封鎖了船隊與外界聯系的渠道,記者暫時無法向船上救援人員了解情況。
以方自辯
以色列方面說,以軍先前命令救援船隊調頭,警告後者不得進入加沙地帶水域,船隊置若罔聞,繼續行駛。以軍隨後攔截船隊並強行登船,受到船上人員的武力抵抗,被迫開火自衛。
一名以軍突擊隊員告訴《國土報》記者,他剛從直昇機上踩著懸索下到船上,一群人就圍過來揍他。『他們用刀和鐵棍打我們,一度有人朝我們開槍。』
另一名突擊隊員說,一些人試圖奪取以軍士兵的武器,士兵佩戴的裝備和頭盔被襲擊者打落,一名士兵被襲擊者從上層甲板扔到下層甲板,有人被迫跳海逃生。
以軍當天晚些時候公布的一段錄像顯示,士兵從直昇機降落到甲板上後,被一群人包圍,雙方扭打成一團,有人向士兵投擲某種類似燃燒彈的物體。
一些以軍士兵說,看到一名同伴被襲擊者擊中頭部後倒地,襲擊者群起而上對他實施踩踏,指揮官隨後下令開槍還擊。
一些分析師則質疑這種說法,認為以方這些說法意在為自己辯護。還有一些分析師認為,這原本只是一場攔截行動,卻導致多人身亡,指揮官難辭其咎。
以軍還宣稱,船上人員事先准備了武器。
以色列副外長丹尼爾·阿亞隆事後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這是一次『有預謀』的『挑釁』,組織者與『基地』組織和哈馬斯有聯系,以軍士兵在船隊船只上發現武器,如果允許船隊通過,將為加沙開闢一條『恐怖分子和武器走私』的『走廊』。
以色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加比·阿什克納齊說,衝突僅在『馬維·馬爾馬拉』號上發生,對方首先挑起。
他說,其餘5艘船運送的是人道主義救援物資以及和平志願者,但『馬維·馬爾馬拉』號屬於IHH這樣的『極端組織』,船上人員使用『極端暴力』。
傷亡慘重
以色列軍方說,『根據初步調查報告,事件導致超過10名示威者死亡,多人受傷。』
活動主要發起者、土耳其慈善機構IHH告訴法新社記者,15名志願者死亡,大部分是土耳其人。另據以色列『第10頻道』電視臺報道,19名志願者死亡。
以軍稱,超過4名以軍士兵受傷,其中部分人受槍傷。兩名士兵傷勢為中等程度,其餘人受輕傷。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電視畫面顯示,一架以軍直昇機在一艘援助船上空懸停,以軍士兵利用懸索降落船上。以軍戴著頭盔,手持武器。船上有煙霧,一名志願者頭戴防毒面罩,手持一根棍子,朝以軍投擲某種物體。現場狀況混亂。
一些志願者似乎受傷,躺在地上,身旁有同伴照料。一名戴頭巾的婦女拿著一副擔架穿過人群,白色擔架上有一片紅色痕跡,看似血跡。
按『自由加沙運動』的說法,事件發生在距離以色列海岸大約120公裡的公海海域,以色列的做法違反國際法。
控制船只
以軍控制場面後,將救援船只拖往以色列南部港口阿什杜德,對船上人員和貨物展開全面檢查。
以色列警方發言人米基·羅森菲爾德說,16名船上人員因不願配合檢查或拒絕公開身份被拘捕,押往貝爾謝巴監獄。
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凱隆的一家醫院說,一些在衝突中受傷的救援人員在以軍士兵押送下陸續前來就醫。
一名胳膊上打石膏夾板的傷者衝著攝像機喊道:『他們打我,他們是海盜。』另一名傷者頸部纏著繃帶,說自己是希臘人,但不願公開姓名。
以色列方面說,任何人如不配合軍方檢查將受拘捕,檢查結束後,他們將被驅逐出境。
-國際檔案
加沙:封鎖與反封鎖的角力
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船隊與以色列軍隊發生流血衝突,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救援船隊為何前往加沙?以色列為何攔截?衝突之源,皆因『封鎖』。
2006年年初,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立法委選舉中獲勝並組閣。由於哈馬斯拒絕以色列存在的權利,以色列隨即對巴勒斯坦地區進行經濟制裁。哈馬斯與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2007年在加沙地帶爆發激烈衝突,哈馬斯取得加沙地帶的控制權。2007年6月,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實行封鎖。
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把加沙地帶形容為一所巨大『監獄』。據不完全統計,150多萬人口的加沙地帶目前有7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一半以上的耕田荒廢,失業率奇高,大部分居民生活只能靠聯合國的救濟維持。
聯合國把以色列在加沙的封鎖形容為『集體懲罰』,嚴重損害這一地帶巴勒斯坦民眾的生活,造成了『真正的人道主義危機』。
此次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船隊由總部設在塞浦路斯的人權組織『自由加沙運動』發起,參與組織者包括『結束加沙封鎖歐洲運動』和土耳其慈善機構IHH。
『自由加沙運動』是以色列對加沙實行封鎖後成立的國際人權組織。參加者主要是一些傾向巴勒斯坦人的國際組織和活躍的個人。一些國際名人,如南非的圖圖主教和美國的喬姆斯基等都支持這個組織。『自由加沙運動』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行動,讓國際社會注意以色列對加沙封鎖所造成的後果。
救援船隊得到40多個國家資助,由3艘客輪和3艘貨輪組成。船隊在塞浦路斯港口集結,搭載1萬多噸醫療用品、建築材料、帳篷、食品等物資以及來自歐洲和阿拉伯國家的大約700名船員。
這是自2007年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實施封鎖以來,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次國際聲援加沙運動。
-各方反應
中國呼吁必要反應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贊楊濤5月31日在安理會關於以軍襲擊國際救援船隊問題緊急會議上發言時說,中國支持安理會盡快就這一事件采取行動。中方對以色列攻擊向加沙地帶運送人道主義物資的國際援助船隊並造成嚴重人員傷亡感到震驚。中國譴責這一針對人道救援和平民的行徑。他說,中國對土耳其等國公民遇難表示哀悼。中國支持安理會盡快采取行動,作出必要反應。
他還強調,當前,巴勒斯坦被佔領土特別是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局勢依然嚴峻。中國對此嚴重關切,敦促以色列全面、認真執行安理會第1860號決議,立即解除對加沙的封鎖,全面開放加沙地帶過境口岸,允許國際人道援助物資順利進入加沙地帶,使當地人民早日實現重建,恢復正常生活。
安理會開緊急會議
聯合國安理會5月31日下午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以色列襲擊國際救援船隊並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事件。許多安理會理事國代表在會上發言,對以色列的這一行為表示譴責,並呼吁調查這一事件。一些國家的代表表示支持安理會就此采取適當行動。土耳其已經向安理會散發了主席聲明草案,安理會目前正在就草案文本進行閉門磋商。
美國總統表示遺憾
美國總統奧巴馬5月31日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電話,對以軍襲擊國際人道主義物資運送船隊事件表示遺憾。白宮新聞辦公室在就美以領導人通話發表的聲明中說,奧巴馬對這一事件造成人員傷亡表示深深的遺憾和關切,希望能夠盡快掌握有關這一悲劇的全部事實及相關情況。奧巴馬對內塔尼亞胡做出取消訪美行程的決定給予理解,雙方同意盡快重新安排會面。
歐盟要求全面調查
歐洲聯盟負責外交政策的委員凱瑟琳·瑪格麗特·阿什頓的發言人說,阿什頓對死傷者親屬表示同情,要求對事件發生原因展開『全面調查』。這名發言人說,阿什頓重申,以色列應『立即無條件地持續開放』加沙地帶人道援助物資、商品運輸和人員往來,『持續的封鎖政策不可接受,產生負面政治作用』。
多國召回駐以大使
土耳其、約旦、埃及、瑞典等國家先後宣布召回駐以色列大使,以示譴責。
土耳其外交部聲明,『以色列把平民作為目標,再一次顯示以色列置人命與和平行動於不顧。我們強烈譴責以色列的這些不人道做法』,這種『發生在公海的事件應受譴責,公然違反國際法,可能給兩國關系造成無法補救的後果』。
土耳其副外長比倫特·阿林奇隨後宣布,以色列實施『海盜』行為,土耳其決定召回駐以色列大使,取消3場預定聯合演習。
巴方強烈譴責以方
巴勒斯坦領導層事發當晚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召開緊急會議,呼吁國際和地區有關方面對以色列向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船隊開火行為立即采取行動。
巴領導層在由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主持召開的這次會議後發表聲明說,以色列對國際救援船隊的襲擊是『粗暴的海盜行徑』,超越了法律范疇,『前所未有』地威脅到地區安全和穩定,國際社會應該在此事件面前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還致信聯合國安理會,要求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並呼吁安理會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對犯下的罪行負全責。
以告誡公民勿赴土
以色列政府告誡本國公民,避免前往土耳其;在土耳其的以色列人避免前往人多場所。
路透社報道,部署在與加沙、敘利亞和黎巴嫩交界地區的以軍處於高度戒備。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等地的以軍也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