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天津北方網訊:就我國當前的糧食發展戰略和糧食安全問題,本報日前專訪了農業部部長韓長賦。
糧食是安天下的戰略產業
問:對中國來講,糧食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
韓長賦:我用兩句話概括:一句話是糧食是安天下的戰略產業,解決好13億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另一句話是我國是人口大國,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必須堅持立足國內實現基本自給的方針。中國人的飯碗不能端在別人手裏。
問:爲什麼強調要立足國內呢?有一種觀點認爲,多進口糧食,等於進口土地和水,對此您怎麼看?
韓長賦:因爲我國人口多、糧食需求量大,靠國際糧食貿易無法保障我國糧食安全。首先,全世界糧食還不夠吃。據測算,近10年來全球穀物消費需求增加4400億斤,年均增長1.1%;產量增加2000億斤,年均增長0.5%。2007/2008年度產需缺口約400億斤。雖然這兩年產略大於需,但糧農組織預計今年國際稻米供求趨緊。第二,國際貿易量很小。每年大體在4800億斤左右,不到我國糧食總產量的一半。比如,稻穀是我國口糧消費的主體,佔口糧的近60%,消費量每年3700億-3750億斤,而國際市場大米貿易總量也就是500億―600億斤,僅佔我國大米消費量的15%左右,通過國際市場調劑的空間十分有限。第三,我國大國效應明顯。買什麼什麼貴,賣什麼什麼賤。還存在運輸成本問題。進口糧食從上海、廣東到岸後再轉運到貴州、甘肅,尤其是偏遠的農村,成本太高,消費者吃不起。多進口糧食,等於進口土地和水,確實有道理,但從國情看,只能適當進口,不能依靠進口。確保糧食安全任務艱鉅
問:我國目前的糧食安全是個什麼狀況?
韓長賦:從供給看,我國糧食連續6年豐收,連續3年產量在1萬億斤以上,說明我國糧食生產能力已經達到1萬億斤水平。也就是說,在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情況下,正常年景能保持產量1萬億斤。從需求看,隨着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我國糧食需求剛性增長,預計2020年糧食需求總量將達到11450億斤以上。從供求關係看,我國糧食雖然連續6年豐收,但仍然處於緊平衡狀態。滿足2020年的糧食總需求,今後10年,每年至少要增產糧食80億斤。確保糧食安全的任務十分艱鉅。
保糧食安全是政府責任
問:如果對糧食安全問題再作一點深入的分析,糧食安全主要是哪些問題?
韓長賦:我認爲糧食安全從某種角度講,主要是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糧食安全問題主要是城裏人的問題,不是農村人的問題。從全國來講,除一些受災地區和貧困人口外,農民自產自食,總體不存在糧食問題。一是城市人口不斷增多。目前我國城市常住人口總數是6.22億人,城市化率以年均0.8%的速度增長,城市人口每年大約增加1100萬人。大批農民工進城後由糧食生產者轉變爲糧食消費者。二是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首先是消費結構提升。消費加工食品需要消耗更多的原料。比如,蘋果,鮮食的話,一頓1個就可以了;榨成果汁,1杯果汁要消耗3個蘋果。城裏人蔬菜、水果、肉奶吃得多,蔬菜、水果消費的增加需要佔用更多優質糧田,畜產品消費的增加需要更多的糧食轉化。
第二,糧食安全問題主要是主銷區的問題,不是主產區的問題。全國80%左右的商品糧、90%左右的糧食增產量來自黑龍江、吉林等13個主產省區,廣東、浙江等主銷區糧食產需缺口逐年擴大。過去是北煤南運,南糧北運,現在是北糧也南運。
第三,糧食安全問題主要是政府要解決的問題,不是農民要解決的問題。政府要糧,農民要錢,這個矛盾怎麼統一?這涉及政策取向和制定問題。要依靠政策激勵,增加收入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這樣才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第四,糧食安全問題的核心是稻穀問題,稻穀問題的核心是粳稻問題。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中,小麥有餘,玉米平衡,稻穀不足,其中主要是粳稻短缺。保障糧食安全,增加粳稻生產是一個突出的重要任務。
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問: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問題,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韓長賦:要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爲核心,以實施糧食重大戰略工程爲抓手,以提高單產和優化品種結構爲主攻方向,充分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加快構建糧食安全保障體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糧田生產能力。
二要大力提高農業科技水平。農業科技要以種子爲重點,要加快培育以大企業大基地爲主體、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提高優良品種的研發和擴繁推廣能力。
三要大力建設糧食優勢產區。把優勢產品放在優勢比較突出的產區生產,能夠極大地提高產量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商品率。
四要提高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積極性。從農民積極性來看,一方面要繼續幫助農民減少種糧成本,規避生產風險;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糧食價格,增加種糧比較效益。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礎上,利用國際市場調劑餘缺,促進總量和品種結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