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調查發現,繼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四家國有大行全部實施新的同城跨行手續費標准後,交通銀行、廣發行等部分股份制銀行也從本月開始正式上調這一手續費。 (7月25日《廣州日報》)
曾經有一段時間,筆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一直享受著同城跨行的取款服務,直到發現手續費的存在後纔不得不跑到離家較遠的銀行取錢,深感不方便,也對收手續費合不合理產生質疑。如今,手續費不但沒有取消反而悄悄上漲了,理由也讓我等普通民眾覺得難以接受。
官方給的理由是成本上漲,原來的手續費是2元,發卡銀行對每一筆跨行取款都要支付3.6元,其中0.6元支付給銀聯,3元支付給受理銀行,這樣算來銀行以前是倒貼1.6元。但是任何一家銀行都有發卡行和受理行雙重身份,談不上吃多大虧,而且它自身的營業成本理應包括在盈利中,為什麼要儲戶買單?這樣下去,沒准哪一天儲戶要向銀行交保管費了。
有銀行內部人士承認,同城跨行真正的成本接近零,之所以看起來成本很高,主要是銀行之間互設門檻所致。為了維持利潤增長,銀行要拓展中間業務,肯定大力在各種手續費上創新和創收,另一個原因則是希望把資源集中在本行。
無論真實原因如何,國有大銀行敢單方面提價都是依靠其壟斷地位,以及監管方的縱容。否則,怎麼看不見哪家外資銀行這麼無所顧忌呢?在國有大銀行的『霸道』行為面前,普通儲戶連討價還價的機會都沒有,固然有監管缺失的原因,但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缺乏市場競爭,壟斷的地位把國有銀行慣壞了。
雖然現在也有不少外資銀行進駐中國,但無論從規模數量還是政策上都遠遠不如國有銀行,因為業務有限網點有限,光靠服務好也吸引不了多少客戶,與國有銀行不在同一起跑線上。要想讓國有銀行降低收費、改善服務,還得靠大幅降低金融機構的市場進入門檻和業務門檻,讓更多優秀的外資銀行、中小型銀行與國有大銀行公平競爭,相信只有充分的市場競爭壓力,纔能讓國有銀行的收費行為謹慎一些。(文/靜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