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解析加息背景下的物價走勢
國家統計局21日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6%,環比上漲0.6%。
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CPI同比上漲2.9%。其中,城市上漲2.8%,農村上漲3.1%。
分類別看,八大類商品價格五漲三落,其中食品價格上漲6.1%,菸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1.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2.9%,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6%,居住類價格上漲4.1%;衣着類價格下降1.1%,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下降0.3%,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0.3%。
CPI漲幅繼續走高部分解釋了央行日前的加息原因:抑制物價上漲。在當前國內外流動性寬鬆、秋糧豐收在即、部分工業品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加息之後我國物價走勢如何?
CPI創23個月新高仍在可控範圍內
CPI漲幅近幾個月來連續擴大,但總體上看仍屬於溫和上漲,仍在可控範圍內,並沒有出現嚴重的通脹。
CPI雖然創下23個月來的新高,但這23個月大部分處於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和恢復性反彈的時期,CPI整體處於低位甚至連續9個月爲負。而且,改革開放以來,百分之三點幾的CPI漲幅並不少見。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今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一直在高位波動,國內也是自然災害頻發,對農產品生產流通產生了很大影響。目前物價能夠保持基本穩定,說明國家在管理通脹預期方面採取的措施是有力的、有效的,也是得當的。
食品價格8%漲幅突出秋糧豐收有利於穩定價格
像前幾個月一樣,9月份依然是食品價格引領CPI上漲,食品價格漲幅達到8%,其中糧食價格同比上漲12%。國家統計局測算,9月份CPI中新漲價因素90%來源於食品價格和居住價格的上漲。
食品價格漲幅較高引發了人們對物價穩定的擔憂,好在秋糧豐收在望。盛來運預計,今年秋糧增產較多,糧食有望再獲豐收。糧食增產一定程度上爲保持糧價穩定打下堅實基礎。
“幾十年一遇的好年景”,這是東北農民對今年秋糧收成的基本判斷。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玉米網等機構的調查顯示,今年東北粳稻、玉米、大豆單產與質量之高多年來罕見。
“供應沒問題,但價格下不來。”黑龍江北大荒米業負責人說,去年稻米收購開秤價每公斤1.94元,後期漲到2.6元。但今年開秤價就是2.6元,而且農民售賣熱情不高。如果下一步收購主體增加,估計價格還可能上漲。
“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可能會常態化。”專家說,隨着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大量人口進入城市,對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而農業生產用地在減少。而且,國家採取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政策措施,也要通過農產品價格的穩步上漲增加農民收入。“供需不是問題,但價格面臨重新定位。”
上行下行因素並存物價走勢喜憂參半
加息之後物價走勢會怎樣,是人們更加關注的問題。
“現在流動性是豐沛的,而產能又是過剩的,這兩個向相反方向推動價格走勢的東西‘攪和’到一起了。”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一語中的。
盛來運表示,今年後三個月既有影響價格上行的因素也有影響價格下行的壓力。上行因素一是美元貶值刺激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對國內會產生一定的輸入性通脹壓力;二是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會向後續產業傳導。影響價格下行的因素一是預計秋糧增產較多,二是絕大多數的工業品供過於求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三是翹尾因素在今後幾個月還會逐漸走低。
那麼,明年的物價走勢又將如何?
專家認爲,未來國際貨幣氾濫和國內流動性充裕、食品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走高、輸入性因素等潛在通脹壓力仍將長期存在,從而可能推動物價在明年下半年出現反彈,全年總體物價壓力大於今年。
專家們也指出,世界經濟依然疲弱,中國經濟增速也在放緩,總需求並不是在迅速擴張,加上工業產能大面積過剩,這也制約價格大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