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熱錢』警報全面拉響,監管部門也比之前更加『嚴陣以待』。
『商務部已經重點監視外資進入房地產的情況,不過目前來看,外資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還看不出直接關系。』16日,商務部發言人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之所以『重點監視』,是因為目前外資進入房地產領域的速度明顯高於其他領域。
這是繼11月15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出樓市『限外令』之後,又一部委的表態。
人民幣昇值背景下大量熱錢流入內地,為了防范海外熱錢入中國樓市,『限外令』的再次祭出也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中國樓市不是熱錢的『避風港』。
為攔堵海外熱錢衝擊樓市設置的重重『關卡』能否堵住來華淘金的熱錢?有網友認為,相關部門出臺新版『限購令』正當其時,也有網民坦言,由於現在外資投資樓市多以直接與房地產商打交道的方式,這種限制購買的方式很難抓住『大魚』。
最新數據:
10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FDI)76.63億美元,同比增長7.86%,1-10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20.03億美元,同比增長15.71%。其中,房地產領域直接投資今年發生了較大變化,1-10月累計增幅急增48.04%。從結構看,外商投資以普通住宅為主,旅游地產增長較快。
新聞背景:
早在2006年7月,建設部、商務部等6部委就共同簽發過類似的『限外令』,只是當時政策並未嚴格限定境外及港澳臺民眾置業套數,也沒有對境外機構進行專門設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中國經濟也遭到衝擊,為了刺激經濟復蘇,『限外令』很快不了了之。
如今,在樓市調控的大背景下,『限外令』再次祭出,和此前推出的『限購令』、『限價令』三限出拳直擊高房價。
政策解讀:
人民日報:為何對境外人士購房再出限令?
此舉可被視為國家鐵腕打擊熱錢的又一重要舉措。央行此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金融機構9月外匯佔款新增2896億元,創下近八個月以來的新高。而在11月4日,美聯儲啟動QE2(第二輪定量寬松政策),宣布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購買6000億美元美國長期國債,再次向全世界釋放天量流動性。全球泛濫的資金都在尋找『最佳』投資場所,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毫無疑問是它們『盯上』的首要套利目標。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確有些境外人士在高端住宅市場購買多套住房,眼下,一些地方的部分高端住宅項目成交較為活躍,隨著政策的出臺,應該會對部分城市的高端住宅市場有一定的影響。
市場反應:
『熱錢』兵臨城下 中國如何『築池』防守
美聯儲啟動QE2(第二輪定量寬松政策),宣布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購買6000億美元美國長期國債,再次向全世界釋放天量流動性。全球泛濫的資金都在尋找『最佳』投資場所,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毫無疑問是它們『盯上』的首要套利目標。
官方再頒『限外令』鐵腕打擊熱錢又一重要舉措
國家住建部和外匯管理局15日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規范境外機構和個人購房管理的通知》,規定境外個人在境內只能購買一套用於自住的住房;在境內設立分支、代表機構的境外機構只能在注冊城市購買辦公所需的非住宅房屋。
這次『限購令』在內容上增加了驗資環節,主要就是針對目前對國內樓市虎視眈眈的大量熱錢,限制外資流入是大趨勢。
上海全面執行新『限外令』豪宅市場遭遇衝擊
記者從滬上各大房產中介機構了解到,目前上海已開始全面執行新版限外政策,在上海購房的境外人士都必須出具一份購房自住承諾書以及相關勞務證明。不過,由於境外人士的婚姻狀況、家庭關系較為隱秘,因此目前的限外政策只能針對個人,而境外人士家庭的購房狀況尚難嚴格限制。
華僑華人或成大陸樓市『限外令』影響最大群體
各方點評:
樓市『限外令』能否防堵熱錢流入一線城市
『限外令』對境外熱錢有不小的警示作用,可以說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范熱錢大規模湧入中國的作用。同時,9月的『限購令』針對境內居民,肯定需要頒布相應的政策針對境外人士。
據業內分析師介紹,目前境外人士在中國買房比例較小,深圳的比例偏高,但高峰時也不超過5%,廣州的比例大約為1%。業內分析師普遍認為,由於境外資金在中國購房比例很小,因此『限外令』對房地產市場總體影響有限,主要受影響的區域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
網民:新版『限外令』是短效藥熱錢炒房另有渠道
不少網民認為,此舉並未真正打中海外熱錢炒房的『七寸』。『楊紅旭』說,海外基金購房,一般不會直接買房,而是通過收購企業股權的形式間接購買物業。2005年前後,上海外資購房佔新建商品住宅銷售比重6%至8%,近兩年已大降至2%左右。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外資進入開發環節的資金增長較快,這一點可以從開發商資金來源的結構變化中看出。此限外政策管不了進入開發環節的外資,所以影響非常有限。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