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英國《每日電訊報》1月27日文章原題:應該稱贊而不是害怕中國的進步(作者傑裡米·沃納)
中國,中國,中國。面臨經濟挑戰的西方似乎在透過崛起的超級大國這一棱鏡來看待一切。與此同時,它們把這個國家看成是一個奇跡,也是一個威脅,東方的崛起已經變成一個近乎困擾的擔懮。
對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來說,它在本周促成了『斯普特尼克時刻』(1957年蘇聯發射人類首枚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號,將美國拉入了太空競賽——本網注)的到來。這一刻,美國從自己造成的痛苦中奮起,開啟類似冷戰太空競賽的競爭。
毫無疑問,發達國家急需找到新的增長策略,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但我們沒有讓想像的威脅過於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嗎?
對我來說,當看到英國廣播公司藝術編輯威爾·岡珀茨制作的關於電影《黑天鵝》的電視新聞片時纔意識到這一點。《黑天鵝》講述的是在芭蕾世界中追求完美的故事。在電視新聞片的最後,岡珀茨出乎意料地把關注點從電影轉移到中國的一個芭蕾舞練功房,一群穿著芭蕾舞短裙的漂亮小女孩正在做著旋轉動作。
這種信息明確無誤。岡珀茨似乎是在說,擔心,非常擔心中國人准備要主導芭蕾世界,正如他們在其他所有方面那樣。
對不起,但我不會被中國的芭蕾舞課程嚇倒。無論如何,對我來說,那就跟我女兒曾在倫敦上的課程差不多。如果上海能出現下一個甚至幾個安娜·帕夫洛娃,那就應該慶祝,而不是感到羞恥。
當然,很有可能會發生這種事。對14億人口來說,存在一個巨大的人纔庫可以利用。在全球化的世界經濟中,中國僅從規模上就可以起支配作用。西方在高級技術、知識和教育上的傳統優勢幾乎都在減弱,最終將失去很多,不僅僅有頂尖的芭蕾舞演員,還有科學家、腦外科醫生、研究成果、專利以及其他的一切。按照目前的增長軌跡,中國經濟規模將在2050年超過美國:其制造業已經超過了美國。但在人均收入上,中國仍處在第93位——或者說相當於薩爾瓦多和波黑。平均收入不到美國的六分之一。這種差距不會輕易縮小。的確,只要是對事實的客觀分析都會這樣指出。發達國家面臨一些我們這輩子最棘手的問題,但別搞錯了,沒有什麼能跟發展中世界必須解決的經濟、社會、政治和環境等方面的多重挑戰相比。中國北部大片土地的沙漠化、社會轉型和日益加大的貧富差距都無法迅速或順利解決。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做得相當好了,但從低收入國家上昇到高收入國家的真正挑戰纔剛剛開始。事實上,發展的第二階段需要實現比第一階段更加困難的飛躍。
在西方國家,問題在於生活標准稍微有所下降,以及人們對預期感到失望。金融危機造成的巨大財政損失使得長期確定的醫保和養老金系統似乎承受不了以往的負擔。要麼我們必須繳納更多的稅,要麼就要改革這些系統。這些都是艱難的政治選擇。
中國沒有這些遺留問題。給發達國家經濟造成負擔的社會保障幾乎完全不存在。但它可能面臨更嚴重的問題:在富裕之前就會進入老齡化。
中國的核武器比以色列還要少,因此不是一個重要的軍事威脅。盡管這個新來者的行為有些狂妄自大和剛愎自用,但老齡化的人口對中國成為軍事威脅並沒有興趣。而且對於急需創造財富的中國來說,戰爭也不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