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國家農業部發現『皮革奶粉』死灰復燃。日前,農業部下發『2011年全國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計劃)和『農業部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工作規范』兩個文件。此次安全監測計劃提出,除所有抽檢樣品都必須檢測三聚氰胺外,其中30%的樣品還要檢測皮革水解蛋白和鹼類物質。(2月17日中國日報)
我們再一次低估了不法奶商的創意與膽識!所謂皮革奶,就是將皮革廢料的動物毛發等物質加以水解,再將產生出來的粉狀物摻入奶粉中,意圖提高奶類的蛋白質含量蒙混過關。此前,早在2005年就爆出牛奶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事件,奶制品行業也因此進行了一次大力整頓;2009年3月,浙江省金華市晨園乳業又被查出制造皮革奶……時至今日,皮革奶繼續『返場』,鑽的無非是我們『三聚氰胺敏感』的心理空子。
公眾已經疲於學習皮革奶的『制作工藝』及『療效』了,謀財害命的那一套,似乎早已審丑疲勞。『尿素奶』、『糊精奶』、『激素奶』、『三聚氰胺奶』、『皮革奶』……你需要什麼檢測數據,就有什麼化學工藝來給你創造奇跡。這早已不是什麼企業社會責任的問題,法律的底線都肆無忌憚地突破了,還奢談什麼道德責任?
這些天,港澳的家長很憤懣,不少內地游客赴港澳旅游時,都會大量購買進口奶粉,不是一桶一桶買、而是一箱一箱拉。據說,目前澳門奶粉的價格普遍上昇了一成,但奶粉仍供不應求,搞得本地孩子只能喝粥。對此,有澳門市民建議政府開征奶粉稅,限制內地游客大量購買。出去旅游不容易,沒事兒誰會帶那麼大罐子的奶粉玩兒?港澳洋奶粉熱銷到斷貨的現狀,除了讓我們的本土奶粉眼紅,恐怕更要臉紅。三聚氰胺之後,沒有人真的洗心革面。
市場還是那個邏輯,就算傾家蕩產、萬劫不復,企業也不可能立地成佛。缺乏有效監管的產業,就必然是亂象叢生。孫悟空少,妖怪就多。誰也別指望一個三鹿就能嚇唬了誰。事實上,三聚氰胺一直就在我們身邊,從未走遠。至於『皮革奶』這樣的創意,也不會是『最後一季』。說法律,食品安全法有了;說機構,各級食品監管小組也不缺;說教訓,三聚氰胺對奶業也算滅頂之災了??為什麼『皮革奶』還是卷土重來?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需要多少智慧。比如對於這次的『嚴查』,對於選擇30%的抽檢樣品進行皮革水解蛋白檢測,相關部門說得也很實在,『檢測一批樣品的費用就要幾百到近千元不等,全部都檢測的話費用特別大』。有人的時候沒錢,有錢的地方沒人??皮革奶,就這樣成了後三聚氰胺時代的又一例『奶業創意』。(鄧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