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農業部17日澄清,所謂的『皮革奶』報道不實。央視稱『皮革奶』風波系由語焉不詳的報道引發,說明由三聚氰氨而導致的中國乳制品的信任危機,目前依然停留在人們內心。2011年2月18日央視《新聞1+1》播出《誰在制造『皮革奶』?》,以下是節目實錄:
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昨天的節目裡面,我們剛剛關注了內地人到香港去采購、搶購奶粉的事情,現在看來香港的奶粉恐怕又要吃緊一陣子了。因為據媒體報道,內地又出現了所謂的『皮革奶』。雖然消息一出,農業部馬上出來澄清,這篇報道並不屬實,但是這種澄清似乎卻消解不了人們心中深深的懮慮。我們先來看一下『皮革奶』到底是怎麼回事。
(播放短片)
記者:最近『皮革奶』的事情您聽說了嗎?
民眾1:了解一點,
民眾2:沒有。
民眾3:聽說過,昨天電視上還說了呢。
記者:您有沒有什麼擔心呢?
民眾2:我擔心中國這些企業的責任感,可能需要國家管一管。
民主4:買一些品牌的,其它的小廠的不敢買。
民眾3:每天喝奶就是擔心。
解說:
『致癌皮革奶驚現市場』,『皮革奶比三聚氰氨奶更驚人』,『皮革奶長期食品可致人死亡』,『皮革奶再現,中國奶的信任危機』,昨天和今天,類似的文章在互聯網上大量地出現,尤其是一篇標題為『內地皮革奶粉死灰復燃,長期食用可致癌』的文章,更是被各大商業門戶網站大量轉載。
『皮革』、『牛奶』,危險的產品已經出現在了市場上嗎?昨天農業部在其官方網站上做出回應,並公布了他們對全國生鮮乳質量的檢測結果。醒目位置的第一句話是『2010年例行檢測未檢出皮革水解蛋白。』
王俊勛(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主任):
2010年總共監測了7400多個生鮮乳樣品,檢查了4700多個奶站,2600多個生鮮乳運輸車輛,結果顯示,所有的生鮮乳沒有發現三聚氰氨的添加問題,也沒有發現皮革水解蛋白等違禁添加物。
解說:
市場上沒有發現所謂的『皮革奶』,這是國家有關部門做出的回應,但是『皮革奶』事件為什麼會被傳得沸沸揚揚呢?
今年2月12號,農業部下發《2011年全國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和《農業部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工作規范》兩個文件,其中要求各地要抽檢皮革水解蛋白。
然而就在昨天元宵節,這篇《內地『皮革奶粉』死灰復燃長期食用可致癌》的文章,卻迅速引起軒然大波。文章明確寫到,三聚氰氨事件對於內地乳業的影響尚未消退,國家農業部近日發現皮革奶粉死灰復燃,內地疑有不良商人將皮革廢料的動物毛發等物質加以水解,再產生出來的粉狀物摻入奶粉中,意圖提高奶類的蛋白質含量,蒙混過關。
一時間,內地出現皮革奶的消息,成了昨天乳制品行業的一顆重磅炸彈。
一組標題:
『皮革奶』生產者泯滅了人性
別讓嬰幼兒奶粉再『殺人』
追溯奶粉行業不良史
解說:
昨天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的股價應聲下跌,最高的蒙牛跌幅高達3.3%,而面對這樣的新聞,公眾緊張,相關企業緊張,監管部門更緊張。昨天,繼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澄清後,伊利、雅士利等企業負責人也趕緊表態,聲明自己的企業不存在『皮革奶』。
一次例行的檢測通知,一個早已被列入的檢測項目,一篇事實模糊、作者難覓的文章,面對這次影響巨大的『皮革奶』事件,真相到底是什麼?
主持人:
我們搞新聞的都知道,一篇新聞得有細節、得有出處,但是看整個這些日子說『皮革奶』的新聞,看不到任何細節。可這件事為什麼會成為新聞?
白岩松評論員:
我覺得得先幫著觀眾朋友捋一下出臺的整個這樣一個過程。其實這個事情的最初開始是在2月12號的時候,農業部出臺了兩個,一個規范,一個文件,針對乳制品要進行監測的。到14號的時候,媒體就登了一篇文章,其實還是相對客觀,但是標題已經把農業部要抽檢皮革水解蛋白給列出來了。其實這兩個規范和文件在去年同樣都有,它強調的是要對樣本進行檢測三聚氰氨,同時也要檢測這種皮革水解蛋白,去年也同樣如此。
但是這篇文章又出來之後,又隔了三天,突然出來一篇文章,剛纔報道上說的叫《內地皮革奶粉死灰復燃長期食用可致癌》,『皮革奶粉』、『死灰復燃』、『可致癌』這三個關鍵詞組接在一起,迅速地產生一種爆炸效應。其實不僅有農業部出來說這個報道不屬實。在內地最後一次檢測出乳制品裡頭含有所謂的『皮革奶』,是2009年3月份,浙江金華一個小的乳制品公司,然後迅速地就被查封了。起碼到現在兩年內檢測過程中沒有發現這種『皮革奶』,但是這個事情就迅速地被這麼放大了。
主持人:
你覺得人們在這件事上為什麼不進行稍微詳細一點的分辨,然後聽來什麼就是什麼?
白岩松:
首先我仔細看了一下『死灰復燃』這篇文章,也看到了一些蹊蹺的地方,因為在這裡懷疑了一些乳制品的股票,但是又推薦了一支乳制品的股票,我不知道這篇文章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想法,那是有關人士去了解的。
可是另外一方面我又覺得很正常,從很正常的角度是什麼呢?說明由三聚氰氨而導致的中國乳制品的信任危機,目前依然停留在我們的內心,也許查不出三聚氰氨了,也許查不出『皮革奶』的這種成份了,但是在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查出對乳制品不信任的基因。我們有一句老話叫『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當時2008年三聚氰氨出來的時候,對乳制品的打擊如山倒一樣,『病來如山倒』,但是想要恢復這種信任『病去如抽絲』,是一個非常漫長過程。所以現在我能感覺很多人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因此一旦出現一個哪怕不屬實的一種報道,大家也會覺得有可能吧、是吧,甚至誰闢謠說不屬實等等,反而還懷疑一下,我覺得我們要面對這種現實。
主持人:
沒錯,就是這些天大家都說『皮革奶』這幾個字,然後非常權威的部門農業部這個時候出來澄清說,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你覺得能夠掰回市場的多少信任?
白岩松:
我覺得需要一次又一次,我覺得這次好在哪兒呢?就是當出來了這個事情之後,媒體一報道,不管可能是不屬實,甚至說這裡存在著另外一些因素,但是起碼農業部是正視它,馬上出來告訴大家,然後甚至說最後一次是2009年3月份金華等等。質檢總局馬上出來,告訴我們一直在監測,沒有發現這方面的這種情況。
我覺得有很多的事情,當這種不信任依然強烈地停留在人們內心的時候,我們不能說那個不屬實、那是謠言,就過去了。因為這還不足以立即打消人們內心長久以來已經形成的這種不信任,需要一次又一次,任何風吹草動,哪怕是假的風吹草動,都要立即非常正式地去回應。因此,包括現在我們看到各地乳制品企業迅速站出來,告訴大家相關的數據等等,就是一個漫長的病去如抽絲的過程,不能指望這一次大家就信了,還得很多次,可能將來還得有謠言。
主持人:
消費者在面對一篇不屬實、或者說沒有任何細節報道的時候,我只要一掃馬上就信了,但是對權威部門提供的這些詳實的數字,往往可能不相信。你說這種較量還要多久?
白岩松:
這說明我們還沒有到臨界點,沒到懷疑和真正建立信任之後的臨界點,現在依然是一個懷疑佔上風和不信任佔上風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有關部門不能有委屈感,也不能說憤怒,怎麼會有這種不屬實報道等等,就是要不厭其煩、一次又一次,哪怕出現謠言之後,一次又一次地證實。
建立人們的信任需要三個過程:第一,有關部門不斷地告訴大家,請信任我,但是這不重要,這只是第一層面。第二,告訴大家你在用什麼樣的方式不斷地檢測,並且從不中斷,而且有很大的投入,來檢測真的沒有。只有到第三個階段,這個事纔算了了,消費者也信真的沒有了。
主持人:
剛纔我們在關注一篇語焉不詳的報道引發了業內一輪比較大的風波。其實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以來,最近幾年內地的乳制品行業都在經受著摧毀性的打擊,這些年正在努力地進行恢復性的生產。但是這樣的一輪新的風波到底會對步履維艱的乳制品行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稍候會繼續關注。
解說:
在農業部緊急澄清之後,國家質檢總局也做出表態,表示要嚴厲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的違法行為。今天北京、深圳、南京、武漢各地也都紛紛公布各自的檢測結果,近期沒有發現所謂的『皮革奶』。
薛毅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秘書長:
皮革水解蛋白在食品中間是嚴禁使用的。2009年初公布的第二批非法添加物中間就有皮革水解物。
解說:
從媒體的公開報道中,最近的一次『皮革奶』事件,發生在2009年3月18號,當時浙江省質監局檢出金華市晨園乳業生產的多批次牛奶中,共有1874箱含有皮革水解蛋白。之後企業被查封,企業法人代表被刑拘。盡管只是一個小規模企業,盡管此次事件沒有造成大范圍影響,但是還是讓一些部門有了進一步的行動。
質監、農業等五部委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加強監控和查處。此外,為防止使用違法物品達到蛋白質的含量,還降低奶制品含蛋白標准,把每100克生鮮乳中的含蛋白量,由2.95克降到2.8克,這樣的標准全國的奶農正常生產都可以達到。
王俊勛(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主任):
這個標准的制定是衛生部依據《乳品質量監督管理條例》的要求,會同相關部門來牽頭制定的,而且這個標准是經過了大量的調研,收集了大量的生產數據以後進行的修改,我認為這個標准是符合當前奶業養殖生產實際的。
2009年新聞會客廳采訪片段:
宋昆岡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
去年10月份以後,整個行業是處於極端的困難之中。過去我們增長率一般都在兩位數,20%到30%,那麼去年年底的負0.5增長,把上半年1到8月份正增長拉平之後,是一個負增長。
解說: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不可否認對中國整個乳品行業打擊巨大,也就是從那一年開始,從相關職能部門到企業都在發生著改變。擴大監測范圍,成立國家食品安全管理委員會,出臺《食品安全法》,大到政法法規,小到規定奶源和乳品加工企業的距離,一些措施不失力度。
李秉龍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應該說分工上沒有大的變化,整個協調工作變得更為明確了。從監管上來說,國務院還有農業部就乳品生產這一塊出臺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應該來說對於這些方面的檢測、調查、投入的力度都是在增加的。
解說:
盡管每個部門都在努力,標准不斷提高,政策從嚴從緊,但是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後到如今,還是會有一些和奶粉有關的事件不斷上演。三聚氰氨回流市場,蒙牛公司被禁止向特倫蘇牛奶添加OMP物質,伊利集團生產的QQ星兒童奶遭攻擊。『糊精奶』、『三聚氰胺奶』、『皮革奶』、『解抗奶』,公眾對於乳制品行業的信心仍然顯得脆弱。
李秉龍:
從政府部門來說,我們的法律還不是很完善,或者是法律還有不能夠很好地執行這樣一些問題,還有就是我們一系列的檢測檢驗標准,我們還沒有全方位地覆蓋,在執行過程當中會存在一些問題,這是從政府部門來看。從企業來看,我們企業在自律方面還是有一些問題。
解說:
如今盡管讓人們恐慌的『皮革奶』並未現身,盡管皮革水解蛋白早就被列為禁止添加的名單,但是『皮革奶』的檢測標准究竟有沒有統一?檢測的范圍究竟有多大?面對內地人蜂擁去港澳搶購奶粉的新聞,面對我國奶制品行業的現狀,面對消費者,今天的《人民日報》也刊發文章,提出要正視民眾的食品安全焦慮。如何恢復公眾在食品消費方面的信心,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主持人:
岩松,咱們先說個題外話,你當時在做『看日本』、『看美國』的時候,有沒有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國外奶制品上市之前,會不會像我們一樣查裡面有沒有三聚氰胺,還有皮革水解品這種東西?
白岩松:
因為我看美國的時候,專門采訪了食品藥品監督機構,他也面臨這樣一個問題,他不斷地用開放的方式,不僅自己在不斷地查,而且很重要地是歡迎社會各界的監督,跟媒體進行合作。因此,它透明和開放做得非常棒,慢慢地通過這樣一種合作,其實是建立起公眾的一種信心。因為公眾看,不光你跟我說,媒體還盯著你們,也幫著我們一塊看,所以這種信心更容易建立起來。所以這也是我們現在監測機構需要借鑒的地方,更開放、更透明。
因為我們必須面對一個現實,就是現在我們不能掩耳盜鈴說都沒有,大家就沒事了。不會,剛纔我說了,『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你得說無數次,並且檢測無數次,最後都是清白的,最後大家的信心纔能慢慢地建立起,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恐怕要綜合地建立大家的信心。
主持人:
昨天咱倆坐在這兒還說,內地人為什麼要去香港買,其實買的也許是質量。昨天說也許他們的奶粉比咱們貴,也許都會買。
白岩松:
沒錯,因為這種信心,尤其在獨生子女的這種環境當中,大家可以想像,孩子簡直是像我們的信仰一樣,所以建立信心有這種很漫長的過程,要做很多很細的工作。
比如說我特別注意到,在這次所謂的『皮革奶』風波當中,除了大家的這種恐慌,然後不信任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質疑。這種質疑來自於哪兒呢?我們公布相關監測文件和規范中強調,所有樣本都檢測三聚氰氨,但是這些樣本只有30%要檢測皮革水解蛋白,如果大家沒有看到這個事情的時候,可能還覺得不會去關注這個數字,但是一看到、一想到有『皮革奶』的時候,那70%沒監測,會不會有漏網之魚?現在大家可是希望寧可錯殺一千,也別放過一個,因為拿我們當實驗劑了。
有關部門強調經費缺乏,可是大家又替他算了一筆賬,六千多個樣本,每個幾百塊錢到一千,全滿打滿算算一千,纔六百多萬。雖然對個別部門來說六百萬是非常難的經費,老百姓不這麼想,寫文章、寫評論的人不這麼想,六百萬跟全國老百姓的健康比較起來是一個小數目,所以我想我們要更透明。
在目前乳制品處於重災區的情況下的時候要重投入,在乳制品的信心建設方面要重投入,恐怕『皮革奶』風波出現之後,也要提醒有關部門,恐怕不能是30%的監測率,要昇高。因為寫這個質疑的背後,是寫作者本身存在恐慌和不信任。
主持人:
咱們再回過頭來說,從2008年到現在,相關部門從生產到經營,然後再到銷售,各個環節應該說是層層加碼,出臺了很多這種檢測,但是在一篇報道面前,就這麼輕而易舉地被摧跨了?
白岩松:
我剛纔已經說了,現在我們恢復起來一點點信心都是非常脆弱的,就像一個大病初愈的人,中醫又有一句話了『三分治七分養』。兩年多了,在檢測樣本當中沒有三聚氰胺,2009年3月份以來也沒有檢測到皮革水解蛋白。大家將信將疑,可以理解,因為過去病來如山倒的巨大影響。現在要慢慢地恢復大家的信心,就要不厭其煩地多批次地、不斷地這樣一種檢測,然後給大家恢復這種信心。我覺得恐怕這個密度要加大,然後不僅僅是內地所產的奶粉,也包括現在在市場比例當中洋奶粉比例逐漸加大,也要盯緊,不能說盯這一塊,放松那一塊,哪天那一塊要再出事,我們脆弱的信心甚至出現崩盤,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面對現實,做紮實的工作,然後加大投入。一定要出現這種結局,就是魔高一尺,一定要道高一丈,千萬不能出現的是放松警惕了,突然有一天讓大家感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個時候本來就脆弱的信心再想建立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