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十二五』開局年承前啟後,既要調整步伐邁向更高臺階,又須腳踏實地、有的放矢,書寫在這一年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核心數據亦是如此。
包括國內生產總值等在內的九大指標數據,較之去年已有微調,較之今後五年遠景目標則更符合當前實際。數據的演變,反映出在這發展形勢『極其復雜』一年,政府在穩增長與調結構中艱難平衡的謹慎『落子』。
其中,有2個數字尤其引人關注:溫家寶提出,今後五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在明顯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年均增長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7%。
數據昇降體現政府用心
與2010年數據相比,7大指標數據呈現『兩平、三降、兩昇』的態勢。
『兩平』: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8%和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今年與去年報告數字持平。
『三降』:
——『擬安排財政赤字9000億元』,赤字規模較之去年預算減少1500億元;
——『廣義貨幣增長目標16%』,較之去年17%的目標降了一個百分點,此外,今年報告中未提具體新增人民幣貸款數額,是一新變化。
——『今年中央財政擬投入423億元,用於扶助和促進就業』,較之去年433億元的投入略有減少。
『兩昇』:
——『CPI(居民消費物價指數)4%左右』,較之去年報告中『3%左右』的預期目標有所提昇;
——『中央財政擬安排「三農」投入9884.5億元』,比2010年報告中的『8183億元』有增長;
由上述數據可見,降的是宏觀經濟過熱的溫度,昇的是百姓民生的保障。溫總理所言『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便體現在這昇降之間。
關鍵指標變化展開『大棋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有一系列『十二五』時期目標和任務,這些數據既與今年工作目標數據有交集亦有差異,體現『十二五』期間,政府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意圖。
經濟總量指標方面:
——『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8%』改為『在明顯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年均增長7%』。報告並提出按2010年價格計算,2015年GDP將超過55萬億元人民幣的目標。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方面:
——『十二五』期間新增『服務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提高4個百分點』和『城鎮化率從47.5%提高到51.5%』目標。
發展社會事業方面:
——『十二五』期間新增『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2%』目標。
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方面:
——『十二五』期間新增『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8%至10%』,『森林蓄積量增加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等目標。
改善人民生活方面:
——『十二五』期間新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7%』,『政策范圍內的醫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等目標。
不難看出,『十二五』期間,新目標、新考核體系將逐步登場,政府亦將朝著『以改革促進和諧穩定,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寧有序、國家長治久安』方面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