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聽取和審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關於政府工作的報告;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遵循城市發展規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堅持科學規劃,嚴格管理。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因地制宜,分步推進,把有穩定勞動關系並在城鎮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轉為城鎮居民。對暫不具備落戶條件的農民工,要解決好他們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賃、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問題。要充分尊重農民在進城和留鄉問題上的自主選擇權,切實保護農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權益。城鎮化要同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相互促進,這是必須堅持的正確方向。
其中,『因地制宜,分步推進,把有穩定勞動關系並在城鎮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轉為城鎮居民。』的表述引人關注,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戶籍問題專家王太元認為,這並非報告中關於城鎮化部分的核心。『對暫不具備落戶條件的農民工,要解決好他們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賃、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問題。』這樣的表述更有實際意義。
王太元認為,重點不在於是否允許農民工進城,重點是兩個,一是不要迫使沒進城的農民進城,為了土地趕農民上樓,趕農民進城。所以說因地制宜,分布推進。不能隨便把農民直接弄進城來,我們大多數地方政府隨便圈地不正當的想法就被避免了。第二,對於暫不具備落戶條件農民工解決他們實際問題,其實這一條比第一條更重要。農民進城打工變成工人了,解決了他們社會保障的問題,比轉為城鎮居民還重要,因為轉為城鎮居民還可能繼續失業。而保障了這些問題,他們轉不轉為城鎮居民不要緊。
而談到『充分尊重農民的進城和留村問題上的自主選擇權』,王太元認為,關鍵在於自主選擇,而不是政府統一安排,纔能保證農民的合法權益。但是現在三十年城鎮化最大的問題是,學者設計,官員規劃,政府實施的往往是單方向,單一方式的強力推進措施,而不是在與公眾溝通,與公眾生產生活相結合,與城市發展規律發展相適應的制度選擇,政策博弈。因此政府推廣的很多措施,往往是初級推起來雷厲風行,大刀闊斧,中期出現很多問題,晚期不了了之,甚至走到回頭路。
現在新規劃區范圍內的,所有人直接轉為城鎮居民,這樣一來土地哪一家能保護得了?哪一個人能自主選擇?必須有一個從制度上的推進,纔能真正讓農民有選擇的可能。(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