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日報和人民網記者]我的問題提給厲以寧委員。一是關於就業,『十二五』規劃將我國的年均經濟增長目標定為7%,請問您覺得這會對就業產生影響嗎?二是關於物價,您如何看待當前的物價形勢,穩定物價您認為還應該采取哪些新的舉措?謝謝。 [2011-03-06 10:44:51]
[厲以寧]這個問題分兩方面來回答。首先談就業問題。我們知道經濟增長主要不是看它的速度,而是要看它的質量。7%也不是低增長率,但是對就業問題,在中國當前主要依靠結構調整,首先是產業結構要調整,因為第三產業發展水平低了,我們要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這樣可以吸引大量的就業。在民營經濟方面要加大發展,因為能夠吸收新增勞動力的主要是民營經濟。另外,要大力鼓勵創業,發展微型企業。 [2011-03-06 10:47:55]
[厲以寧]我最近到重慶調研,在重慶出臺了一個政策,『大力扶持微型企業發展』,什麼是微型企業呢?一是包括業主本人在內,工作人員不超過20人的就是微型企業;二是創業時的資本不超過10萬元。這個微型企業可以得到政府給他的優惠政策,什麼優惠呢?減免稅,幫你得到貸款,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包括擔保等等。三是職工的培訓由政府承擔。四是加快注冊登記手續,加快銀行開戶手續,這就掀起了全民的創業熱。經過調查,這項政策適合於大學畢業生、農民工、下崗工人、退伍軍人、殘疾人和庫區移民。重慶在短短幾個月內開戶1萬多戶,增加就業10萬人。從這條路子來看,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只要經濟增長質量提高了,重視結構調整,就業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2011-03-06 10:48:14]
[厲以寧]關於物價問題,2010年開始通貨膨脹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既有需求拉動的因素,也有要素成本上昇的因素,還有國際物價上漲的因素。為什麼人民銀行幾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呢?為什麼提高利率呢?就是讓後面的流通量回歸到正常的水平。而且可以根據後面流通量的情況采取措施,但是這個措施是有力的。這次上昇中,農產品價格的上昇佔了主要地位,而農產品價格上昇原因有很多,有氣候原因,有銷售地點和生產地點距離過長的問題,中間的成本就大了,也不排除有人為的炒作因素,所以政府出臺了這些措施,要怎麼來避免囤積居奇、人為炒作。人為采取的這些措施對抑制通貨膨脹是得力的,是有效的。你剛纔問的問題當中,估計今年通貨膨脹率是多少。溫總理的報告裡面,希望物價上漲率在4%。但是我們要講有兩個重要因素是我們控制不了的。第一個因素,石油價格,國際上上漲怎麼辦?這不是我們能控制的,因為我們是個進口大量石油的國家;第二個因素,氣候變化如何。今年國際國內對農業產量有多大影響我們控制不了。我作為經濟學的研究者只能這麼回答,撇開國際上的因素不談,從我們國內來講,只要我們努力去做,可以控制在目標范圍內。 [2011-03-06 10:50:31]
[新華社記者]我想問一下陳委員,您是農業方面的專家,今年的旱情對於糧食安全和糧價的穩定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另外,『十二五』期間我們在農民增收方面會有哪些舉措?會出臺什麼樣的措施來緩解城鄉收入差距?謝謝。 [2011-03-06 10:51:35]
[陳錫文]關於旱情對中國糧食安全生產的影響,我想講這樣三句話:第一句,一段時間以來的旱情對中國糧食生產一定會有影響;第二句,這種影響不是太大;第三句,經過努力,當然我們也希望氣候能好轉。這種情況下這些不利因素有可能被克服甚至消除。之所以這樣講,第一,我們現在發生的旱情所影響的糧食作物的比重有限。大家都知道,現在長在地裡的糧食是冬小麥,就是今年6月份的夏糧。正常年景下,每年我們播種的冬小麥是3.4億萬畝,而我們全年播種的糧食面積是16.5億畝,所以冬小麥的播種面積佔全部糧食播種面積不足20%。夏糧的產量正常年景下大約是2400億斤,我們去年的糧食總產量是10916億斤。所以冬小麥的比重,僅僅佔全年糧食總產量比重的22%左右。所以我說它佔的比重不大。 [2011-03-06 10:53:18]
[陳錫文]第二,受災是局部地區,主要集中在八個省,分別是河北省、山西省、江蘇省、安徽省、山東省、河南省、陝西省和甘肅省。這八個省是我國小麥的主產區,這八個省的播種面積超過2.7億畝,大約佔全國冬小麥播種面積的80%。但是在這八個省中,大家在春節之後,2月8號到9號,那時候受旱最嚴重,大概受旱面積1.1億畝。也就是說,佔全國冬小麥總面積的3/1。這兩個數字可以給大家做個參考,第一,冬小麥總產量不到全年總產量的4/1,而這次受旱面積又不到冬小麥播種面積的1/3,這兩個數字一乘就是1/12。但實際上由於黨中央、國務院對抗旱高度重視,國務院在春節前後連續兩次召開常務會,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中央財政為這次抗旱,對這八個省撥付了129億元,已經到位。所以,經過20多天的抗旱之後,再加上這中間有三次雨水的降臨,也幫了大忙。到我們政協會議召開之前的3月2日,這八個省的受旱面積已經減少到了2800萬畝左右。也就是說,春節以後的受旱面積的75%已經緩解了。我們想下一步繼續加大抗旱力度,如果氣候再變化的話,因為已經到了春天,谷雨、清明,都可能有新的降水。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把這種影響降低甚至消除掉。 [2011-03-06 10:59:31]
[陳錫文]剛纔說到糧價的問題,目前全球的糧價已經突破了2008年最高點,谷物交易市場的主要糧食品種,比如小麥、大米等等,幾乎和去年同比翻了一番。國內的糧食生產和市場供給始終比較穩定,所以價格上漲也有限。剛纔厲老師講了,去年的3.3個百分點的CPI上漲中,大概農業、農產品、食品上漲7%左右,其中糧食上漲大約是18%。到目前為止,今年以來中國的糧食價格和去年同期相比,漲幅不到20%,和全球漲了100%的情況相比,應該說不到它的1/5。昨天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特別強調,一定會采取多種措施,尤其是發展設計、改善流通、加強對價格的監管,以及保證對低收入者的物價補貼。 [2011-03-06 11:02:41]
[陳錫文]通過這一措施,我相信中國的糧價會基本保持穩定。當然由於成本的上昇、氣候的因素等等,徐徐上漲的情況不排除,而且我作為從事農業工作的人來看,糧價多少漲一點,對於增加農民收入是有好處的。 [2011-03-06 11:03:06]
[陳錫文]關於第二個問題,你講到『十二五』期間將采取什麼措施來增加農民的收入。這個問題是大家都關心的。剛纔德水委員也講到,中國真正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希望在於解決『三農』問題。農民收入在『十一五』期間增長的狀況是相當好的。去年農民的人均純收入達到了5919元,這是一個歷史最高值。去年一年增加了766元,也是一個歷史最高值。但是和城鎮居民之間收入差距還比較大。去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9109元,他們之間的差距是1:3.228。我為什麼說『十一五』期間農民增收狀況是好的呢?因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確實使農民增收在『十一五』期間保持了一個比較快的速度。回想到『十五』期末,也就是『十一五』之前,在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是325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那一年的差距是1:3.224,也就是說五年之前城鎮居民和農民的收入差距是1:3.224,五年之後這個差距為1:3.228,可以說基本沒有擴大。再回顧往前看,實際上從『九五』開始一直到『十五』,這20年間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一直在擴大,從『七五』提出的1:1.86擴大到了『十五』期末的1:3.224,但『十一五』基本沒有擴大。 [2011-03-06 11:05:06]
[陳錫文]這說明這些年來中央所采取的一系列支持農民增收的政策是有效的,比如減輕農民負擔,免收稅收,比如增加對農業的補貼,比如制定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格,比如大力培訓農民工的專業職業技能,保障農民工進城以後的各項權利等等,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昨天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講到了。而且我相信『十二五』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所以也可能『十二五』期間農民的收入增長會出現一個拐點,就是從擴大到停止擴大,到城鄉居民和城鎮居民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 [2011-03-06 11: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