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於娟《生命日記》)
微博有一個網友叫『復旦教師抗癌記錄』,記錄的就是於娟,一個32歲海歸博士,同時也是一名乳腺癌晚期患者的病中時光。
這是於娟的朋友為她開的微博,微博的介紹語這樣寫道:『圍觀就是力量,粉絲就是希望!作為於娟的朋友,我們呼吁更多人關注和支持於娟和她的家人,戰勝絕癥,重獲新生!』
今年32歲的於娟,祖籍山東濟寧,是一名海歸博士,現在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任講師。
2009年12月27日,於娟被確診患上了乳腺癌。此時,距離她剛回國工作僅僅3個月,1歲多的兒子剛會叫媽媽。就在一切都剛剛開始的時候,病魔來襲打亂了她所有的人生規劃。2010年1月2日,於娟被進一步確診乳腺癌晚期,並判定只有一年半載的生命。
在反思探尋自己得病的原因後,於娟覺得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讓更多的人了解癌癥,並遠離它。於是,於娟開設了一個博客,堅持每天早晚更新兩次博客,用生命記錄下病中的一些情況,對癌癥的情況的介紹,並反思當時的生活方式:『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如今,於娟仍用堅強和樂觀與病魔進行殊死抗爭著。於娟說,在這樣一個紛亂浮躁的社會中,是這場病痛讓她重新獲得了新的生命。她希望自己能活下去,用生命的火光去溫暖家人、學生、朋友和更多更多的人。記者王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