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搭乘遊船吹一吹海風、“出一次海,當一回漁民”、品嚐“起網宴”,還能聽漁民們講北塘的歷史和風俗,這個“十一”黃金週,北塘的出海遊格外火爆,來自天津、北京、河北甚至內蒙古的遊客們都慕名來到北塘體驗“漁民生活”。
昨天早上七點半,記者在北塘紅星海上游碼頭見到了正準備帶遊客出海的孫寶林夫婦。今年46歲的孫寶林是土生土長的北塘漁民,和大海打了大半輩子的交道。隨着北塘開發開放,他和妻子也一起搞起了旅遊。
隨後記者登上漁船,體驗孫寶林夫婦倆的海上導遊生活。這趟船上的遊客們大多來自北京,有不少是頭一次出海。孫寶林負責開船,妻子高玉敏負責講解和安全,大約一個小時,漁船到達了距離岸邊約7海里的地方,妻子高玉敏開始下網捕魚。高玉敏一邊收網一邊和記者說,“打魚的過程也很辛苦,而且是靠天吃飯。遊客出海圖的是樂和,漁民出海可是爲了生存。”
不一會,一網鮮活的海產品被打撈上船,皮皮蝦、小魷魚、梭魚……看着這些海鮮,遊客們都十分興奮。隨後高玉敏在船上現場烹調,就着玉米餅大饅頭,每位遊客都能品嚐到原汁原味的北塘海鮮。來自北京的董先生帶子妻子、女兒一家三口來體驗出海遊,他說,“在船上吹海風,吃漁民做的地道家熬魚,味道真的是不一樣,魚肉是甜的,鮮得不得了。”
孫寶林告訴記者,隨着北塘的開發,這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環境變好了,道路也寬了,有些地方連他們這些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也認不出原來的模樣。而他們的漁民生活也發生了變化,帶着遊客出海遊成了收入的主要來源。北塘拆遷改造後,他們還分到了兩套還遷房,過不了多久就能入住了。
上午十點,孫寶林的漁船緩緩靠岸,這時岸上已有很多人在排隊。他說,“把這批客人送上岸後,馬上又要出海,今天的生意還真好,看來又得忙一天了!我們這大約40條漁船,一天得接待好幾千位客人呢!”
採訪日誌
走基層才能抓到“活魚”
曾經世代以捕魚爲生的漁民,如今出海當起了導遊。隨着北塘的開發開放,北塘漁民們的生活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深入基層,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才能真正瞭解他們生活的苦與樂,才能拉近和他們的心靈距離,才能抓到新聞的“活魚”。 (馬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