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讓老百姓從“徵拆”中獲益
——記湖南湘潭九華經濟區“和諧徵拆”
新華網長沙10月9日電(記者劉良恆、張春保、譚劍)“那時確實沒有想到現在會有這麼好的生活。”48歲的王建軍對拆遷以來的生活變化感觸很深。
2006年,湘潭市響水鄉農民王建軍的土地和房屋被湖南湘潭九華經濟區徵收,按照當時實施的“兩型安置”辦法,他用補償款在安置小區建起了一棟三層的樓房,一層爲三間門面,二三層均是住宅房,整棟房子現在市價已經超過200多萬元。
現在,王建軍在九華園區農貿市場的物業公司上班,每月有1000多元錢的收入,再加上三間門面和一套住宅的租金,每月收入足夠他們一家所有花銷。而在5年前,這個靠種田、經營雜貨店爲生的農戶,生活一直不怎麼寬裕。
在湘潭九華經濟區,如今像王建軍這樣的家庭比比皆是。這些昔日普通的農戶,得益於九華經濟區實施的“和諧徵拆”政策,在短短數年之內迅速擺脫貧困,走上了發家致富的快車道。拆遷戶的居住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整個拆遷社區的文明程度,全都遠遠超過了拆遷之前。
九華經濟區提供的資料顯示,自掛牌成立以來,該區7年來已徵地3.3萬餘畝,拆遷房屋2000棟4000餘戶,涉及25個村200多個村民小組2萬多羣衆,但是至今沒有發生一例徵拆戶因徵拆政策、補償、安置等未到位而引發的越級上訪和其他惡性事件,拆遷羣衆安居樂業,整個園區和諧穩定。
在九華安置小區採訪過程中,記者感受最深的是這裏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對現在的生活有很強的幸福感。響水鄉原村支部書記徐燦輝爲拆遷安置工作,曾去浙江、江蘇、四川等地考察,他感嘆地說:“九華的拆遷安置政策最好。”
湘潭市副市長、九華經濟區管委會主任楊親鵬說,九華“和諧徵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爲本,還利於民,共建共享”,正因爲始終把拆遷羣衆的利益放在首位,老百姓才能從“徵拆”中真正獲益。
該區管委會副主任胡步芳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和諧徵拆”的基本工作方法,他說九華絕不是爲了徵拆而徵拆,而是將徵拆當作一項系統的民生工程來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