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明天是國際盲人日,這些在黑暗中生活的人再次受到關注。他們中的很多人沒有因身體的殘缺而自卑,而是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爲社會做着貢獻。在本市和平區就有這樣一對盲人夫妻——劉樹良和邢秀芬,他們從事盲人按摩30餘年,參加過幾百場公益活動,幫助無數健全人減輕身體上的痛苦。
昨天早上,天上下着小雨。一間不大的按摩室裏,劉樹良穿着白大褂,坐在窗邊,聽着雨滴打在地上、車上、傘上的聲音:“今天客人應該不多,可以歇歇了。”劉師傅前天剛剛參加完街裏的公益活動,給老人和困難戶們按摩,很是疲憊。
幹按摩30年客人贊“手法好”
按摩室面積有二十平方米左右,雖然不大卻乾淨整潔,雪白的牀單和枕巾讓人感覺很舒服。這會兒沒什麼客人,劉師傅正在和其他幾位師傅閒聊。寒暄了幾句,劉師傅開始介紹自己的按摩生涯:“我今年55歲了,幹按摩已經30多年了,以前在殘聯那邊,現在是自己幹。按摩、足療、拔罐……都可以。”
劉師傅這裏既可以保健又可以醫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都可以治好,我是有醫療執照的。一些困難戶有這方面的毛病會來我這裏按按。”10點剛過,有客人上門了,言語間和劉師傅夫妻很是熟絡。“我們就住在附近,經常來這按摩,劉師傅手法很好,按摩一次,渾身的疲倦都沒了。”客人說。
累卻很開心因爲活得有價值
每天早上8點剛過,劉師傅和妻子就要從家裏出門了。他們的家在萬全道,離按摩室很近。“三站地就能到,遠了我們也不方便。”劉師傅的雙眼完全看不到光亮,妻子的雙眼還有光感,夫妻倆總是攙扶着去坐公交車。“老坐車,司機師傅也認得了,很照顧我們,停在跟前,有時候快到站了還特地喊一聲。”對此,劉師傅很是感激。
8點半左右,夫妻倆就能到按摩室。“一般每天9點不到就有人來了,所以我們也得早到,提前準備着。”劉師傅的一天很忙,常常到晚上七八點才能下班。雖然很累,但夫妻倆很開心,“原本以爲我們殘疾人沒有什麼社會價值,但是現在可以爲這麼多人服務,心裏特別高興,覺得自己活得有價值。”
公益活動上總能看到夫妻倆
劉師傅的妻子邢秀芬是先天性雙目失明,但劉師傅不是。12歲那年,他被醫生診斷爲青光眼,“當時醫學還不是很發達,慢慢就失明瞭。”從“白天”到“黑夜”的過程很痛苦,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無法接受,大約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慢慢適應。“我還記得以前住在氣象臺路,當時叫衛星裏,是個偏單,裏面的傢俱擺設,都在我的腦海裏。”劉師傅依稀記得小時候用雙眼看到的世界,記得每一個玩伴兒,記得小時候的水上公園,記得在空曠的公園裏游泳、逮蛐蛐、抓蜻蜓……“現在偶爾還會想起。”
雖然看不見,但劉師傅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更加積極樂觀。因爲深知人在困難的時候是多麼無助,所以只要有公益活動他就會參加,重陽節、助殘日……這樣的時候,總能見到夫妻倆的身影。免費按摩有時候一上午能服務十多個人,按到兩手痠痛。“我們街裏或是社區的困難戶來我這裏按摩都是免費的。我總覺得,能幫一把是一把,能爲社會做點事,我打心眼裏高興。”
兒子健康優秀“我們很知足”
“現在時刻,上午10點30分……”因爲看不到,劉師傅身邊的所有電子設備都是可以“說話”的,包括電腦。“電腦裏有專門的盲人軟件,可以讀網頁,可以讀新聞,每天下班了我就在家裏上上網,充實一下。”
劉師傅和妻子都是盲人,卻有一個健康優秀的兒子。兒子今年27歲,在海運公司做貨代員,收入還不錯,夫妻倆很知足。“他們兒子是南大的專科畢業,長得也不錯呢。”旁邊的老主顧說,“我們都見過,很優秀。”聽到別人誇獎自己的兒子,劉師傅靦腆地笑了,雖然沒有見過兒子的樣子,但在他心裏,兒子是最帥的,圓臉盤、大眼睛、高鼻樑……“像我妻子,好看。”工作之餘,一家三口嘮嘮家常,看看電視,很是溫馨。“雖然我們有殘疾,但生活也要積極向上。有工作,有家庭,有朋友……我們很知足。”劉師傅說。記者黃萱攝影記者吳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