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凌晨3點多,黑作坊內正在加工豆漿。 趙恩澤 攝 |
| 凌晨4點多,黑作坊經營者出門送貨。 趙恩澤 攝 |
| 豆漿送進早餐店。 趙恩澤 攝 |
近日,京華時報接到讀者舉報,稱在朝陽區將臺地區將臺市場附近,有一無證黑作坊大量生產豆漿,該作坊衛生環境惡劣。記者多日蹲守暗訪,證實黑作坊確實存在,生產的豆漿流向酒仙橋、將臺地區的流動早餐攤點、街邊食品店以及一些正規餐飲店。
暗訪
熟人不引路難找到
從10月20日開始,根據讀者提供的情況,記者前往將臺地區開始蹲守暗訪。黑作坊所在的出租屋位於將臺市場南側僅100米處,僅有兩條小路與主乾道相連,這兩條小路七拐八拐,中間又有多個岔路,如果不是熟人引路,外人很難找到。
出租房的面積大約30平方米左右,外面是一扇塑鋼推拉門。每天白天,該出租房大門緊閉,落地窗簾掛在推拉門後,從外面無法看到屋內情況。即使到了晚上11點多,出租房大門仍然緊閉,屋內也未開燈,不見屋內有人。
作坊凌晨兩點開工
凌晨2點多,出租房的推拉門突然打開,屋裡亮起燈光,一名男子從屋內走出。在隨後的十幾分鍾內,該男子將屋內的煤灰等雜物清理出。由於出租房門已經打開,屋內情況可以大致看清,屋子分為裡外兩間,內間為生產區,外間則堆放了數十個編織袋,裡面裝滿了黃豆。屋內總共有三四個人,有男有女,他們分頭忙活著,有人刷桶、有人向容器內盛黃豆洗黃豆、有人清理透明塑料杯。
凌晨2點半左右,正式開始加工豆漿。從屋外依稀可看到,屋內的加工者將黃豆洗淨後倒進大盤子,隨後再將黃豆一點一點倒進豆漿機中,一人操作豆漿機進行加工,還有一人不斷將豆渣裝進編織袋,等豆渣積累到一定量時,將編織袋提到門外。磨好的豆漿流進一個大桶,成桶的豆漿被倒入一個大鍋中加熱,等加熱後再倒回桶內。隨後,一人用舀子將豆漿盛入已經准備好的透明塑料杯,然後遞給旁邊的人,經過封口後,一杯豆漿放入白色泡沫箱內。
在制作豆漿的過程中,屋內的人基本是徒手操作,在此之前只是簡單洗洗手。同時,屋內沒有任何消毒設備,用過的大桶、大鍋之類的容器,只是拿到水池邊簡單地衝洗後,就再次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