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老人們在工作人員的陪伴下收割大白菜。吳 薇 鄭 妍攝 |
天津北方網訊:自己動手收割親手種下的大白菜、青蘿卜,或是到園子裡喂雞收雞蛋,臉上洋溢著快樂的老人們仿佛來到了農林田園間。這是記者昨天在本市北辰區一家老年公寓看到的場景。在聚焦天津養老新模式的采訪中記者發現,獨具特色的田園式養老獲得不少老人的青睞。
養老院裡自己種菜吃
“我們這裡的菜園今年可是大豐收,現在老年公寓裡老人們吃的白菜、蘿卜都是大家親手種的,不僅綠色營養,還給老人們增添了不少田園樂趣。”天津愛馨瑞景園老年公寓院長周靜欣慰地告訴記者。位於北辰區的這所老年公寓,一邊是現代韻味十足的嶄新公寓樓,一邊是包圍在綠地花園之中恬靜的菜園和雞捨。周靜說,佔地30畝的老年公寓目前開發出2畝地用來種菜,並在雞捨裡養著幾十只雞,老人們平時常吃的韭菜、青蘿卜、白菜、雞蛋、大蔥等已達到自給自足。“沒想到種菜、養雞這麼受老人歡迎,明年這片菜園將擴建到5畝,現在300多株果樹也已種上了,打算讓老人們認養,明年這裡的果蔬就能達到20多種。”
公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居住在這裡的老人們對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田園式生活十分認可,自己種菜、養雞,就像對待工作一樣特別認真負責。“看得出,老人們愛這種田園生活,愛這片給他們帶來樂趣和健康的菜園。”今年82歲的劉大爺以前擔心食品安全問題不吃雞蛋,可今年住進老年公寓後,自己養的雞下的蛋又讓老人重新接受了雞蛋,特別有愛心的張奶奶每天午飯後還要帶一點兒食物出來喂喂雞。
田園主題滲入養老服務
從菜園邁入公寓樓,田園元素並沒有就此消失。記者在樓內看到,每一層老人居住區都有一個主題,如“梅花居”區域,樓道牆壁上不僅畫有梅花圖案,樓道和房間門的色調也都是統一的粉紅色,而在“翠竹居”則以竹子為主題,樓道的整體裝修風格也和竹子有關,牆壁顏色也都變成了淡淡的綠色。周靜介紹,除了梅花和翠竹兩個區域,公寓裡還有“蘭花居”和“牡丹居”,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主題房間。居住在“梅花居”的86歲老人劉天林特別愛好書法,看到記者走訪老年公寓,劉爺爺熱情地邀請記者到他的房間串門,他說:“我是從網上查到這裡的,這裡的田園生活和服務讓我們特別親切。”指著牆上的一幅書法作品,劉爺爺告訴記者這是他根據自己的感受書寫的:“生活驛站,情系愛馨,親人禮遇,幸福家園,花團錦簇,心曠神怡。”
采訪即將結束時記者獲悉,這種老人能夠參與種植的田園養老新模式在本市發展迅速,除北辰區開設田園養老公寓,西青區也投資興建了田園式養老院。此外,民政部和天津市聯合投資興建的大型田園式養老院也已落戶武清區河西務鎮。這所佔地面積達500畝,投資超過2億元的養老機構將被建成全國養老示范社區,將田園式養老模式推廣到全國。
不斷提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本市養老市場正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各具特色、舒適新穎的養老模式在本市不斷湧現,使得天津老年人對養老模式的選擇餘地越來越大。
目前,除了本報系列報道陸續采寫的田園式養老、產權式老年公寓養老、候鳥式養老、為老人提供日間照料的新模式外,養生式養老機構也獨具魅力。在本市東麗區一家養生式養老機構內,老人們可享受到韓式汗蒸、五行足療、日式岩磐蒸等養生服務。院內還設有太極館,並輔以養生餐食,全方位提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此外,本市養老機構中還有的側重康復特色,設立康復中心幫助老年人恢復健康;有的側重醫療,在養老院內建立老年人醫院,讓老人在老年公寓中就能享受專業的醫療救助等等。
天津市養老院前院長李存榮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稱,天津目前共有養老機構330多家,其中95%為民營養老機構。國辦養老機構在秉承傳統養老模式的同時,頗具特色的民營養老機構彌補了市場的不足。養老機構競爭的焦點不僅要為老人提供好的服務,還逐漸轉移到延長老人的長壽期,幫助老人提高養老質量上來。李存榮認為,這些特色的民營養老院運營成本大,是微利高風險行業,至少3年纔能開始盈利,運營起來困難也較多。政府相關部門應采取多項措施鼓勵民營資本投入老年市場,使民營養老機構得到健康發展。記者吳 薇鄭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