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大冷天兒,火鍋最受消費者青睞,而魚丸、蝦丸、蟹棒等又是火鍋席上的“常客”。這些海鮮類仿生食品,雖叫蝦丸、蟹棒,但真蝦真蟹又有多少呢?
配料表裡少有真蝦真蟹
“海鮮丸主要成分應該是海鮮吧。”記者采訪時,大部分消費者對海鮮丸成分都有這樣的印象。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昨天,記者走訪了本市多家大型超市,這裡銷售的海鮮丸種類可謂繁多。除了傳統的魚丸、蝦丸、蟹棒,還出現了臺灣龍蝦丸、乾貝絲餅、西湖肉燕、模擬蝦丸等新產品。但記者發現,這些產品配料表上的內容多多少少與這些好聽的名字有些差距。在一款龍蝦丸的配料表上出現了魚糜、水、淀粉、雞蛋清、大豆分離蛋白、食用鹽、白砂糖、食品添加劑(谷氨酸鈉、蝦提取物、磷酸氫二鈉、β-胡蘿卜素),卻唯獨沒有龍蝦的成分。而名目繁多的添加劑倒成了這些海鮮丸配料表裡的主角,如蟹香精、辣椒紅、卡拉膠、六偏磷酸鈉等食品添加劑的名稱讓人眼花繚亂。記者還發現,最多的一款產品僅添加劑就有10餘種。
猜不透含多少真材實料
記者還發現在大多數速凍海鮮丸的配料表中,都有一樣叫做“魚糜”的配料,魚糜的成分究竟是什麼呢?記者針對這個問題隨機采訪了正在購買冷鮮產品的劉女士:“不太清楚,感覺魚糜就是魚肉泥吧。”最後,記者在一款海參丸的配料表中找到了魚糜的成分:魚肉、白砂糖、焦磷酸鈉、三聚磷酸鈉、魚類及魚類制品。此外,除了個別產品標注魚糜成分外,大多數產品都未對魚糜成分做標注。在銷售的10餘種海鮮丸類產品中,記者發現只有一種產品標注了魚糜和肉餡的含量,其餘產品均沒有對產品中肉類的比例和含量做出明確標示。正在選購魚丸的李女士對記者說:“果肉類飲料都標明果汁含量,這讓我們看起來一目了然,如果海鮮丸也標出來各種成分的含量就好了。”
另外,不少消費者在接受采訪時都有這樣的擔心:“海鮮丸中的魚肉質量怎麼樣,究竟是什麼魚的肉,品質如何,我們心裡也沒底。”
不含魚蝦應叫魚味丸或蝦味丸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副院長、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副理事長張澤生教授接受采訪時認為:“產品名稱如果標稱魚丸或蝦丸,就應該有魚肉和蝦肉的成分,否則只能稱為魚味丸和蝦味丸。與此同時,這些仿生食品中魚肉、蝦肉等海鮮肉類佔據的比例也應該注明,這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尊重。”據張澤生介紹,仿生食品是現代食品工業化的創新食品,口味不一定比天然食品差,其中的添加劑只要按照國家標准添加,就不存在食品安全問題。正規廠家生產的仿生食品雖然沒有壞處,但希望企業不要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不能以次充好。本報記者鄭 妍實習生呂若凡梁 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