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7年2月15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一名婦女參加為在伊拉克喪生的美兵舉行的悼念儀式時親吻兒子的身份牌。
超10萬伊拉克人被奪命(平民死難者組織統計數據為:平民死亡人數介於103536人~113125人之間)
駐伊聯軍喪生4805人(其中美兵4487人、英兵179人、其他國家士兵139人)。
據新華社電15日,巴格達。駐伊拉克美軍最高司令奧斯汀卷起美軍軍旗。
持續近9年的伊拉克戰爭,奪去超過10萬伊拉克人和4487名美軍的生命。這場戰爭的『遺產』,更將長久在這片土地發生影響,使重建的前景,陰霾深重。
伊拉克內斗能量巨大
在政治層面,美國曾對伊拉克寄予『期望』,要在這裡建立『中東樣板』。現實情況卻是,戰爭顛覆了原有的權力架構,釋放出內斗的巨大能量,各派政治勢力衝突不斷,相互掣肘,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等多方勢力,均希望在國家決策上爭取更多話語權。
在各派關系層面,伊戰激化了伊拉克的民族、教派矛盾,埋下國家紛爭加劇的危險。北部庫爾德自治區,伊戰後在美國的扶持下產生。這一自治區同中央政府在區域劃分與石油資源控制權等方面的角力,正逐步昇級。中部遜尼派聚居的薩拉赫丁省與迪亞拉省也先後提出自治的要求。
推倒2003年美軍拉倒薩達姆銅像的勝利,不過是伊戰中的『逗號』。
9年活在恐怖陰影裡
在安全層面,美國以打擊恐怖威脅為旗號,以最終被證明莫須有的罪名發動了伊戰。近9年來,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的暴力襲擊事件,使每個伊拉克人生活在恐怖陰影下。
在社會與文化層面,伊戰後,各種帶有西方和美國色彩的文化符號,大量出現在伊拉克社會。有伊拉克媒體評論說,伊拉克年輕人對美國流行文化的盲從,導致整整一代人陷入思想混亂。
伴隨美國撤軍走向尾聲,美國總統奧巴馬、副總統拜登均向伊方表示,美伊關系今後將是『主權國家與主權國家之間的關系』。
費錢與錯誤的戰爭
和當年進攻伊拉克一樣,近9年後的撤軍,仍是美國調整全球戰略大棋局的一個組成部分。9年來,美國為伊戰耗資8000多億美元。
世易時移,伊拉克戰爭如今被美國人徑直呼為『費錢的戰爭』、『錯誤的戰爭』,需要設法退步抽身。美國兵走了,留給伊拉克的,卻是難以消受的戰爭遺產。
戰爭乃至所有對其他主權國家的軍事侵犯,不應該被視為外交政策的選項。伊拉克戰爭結束了,但對伊戰遺產的反思,還不會結束。
2003年3月20日,一場九年戰爭打響,一個戰爭泥潭出現,一段血淚戰史正式開篇。撥開戰火硝煙望去,美國人轉身回首,卻依稀發現這不是戰前希冀的那個伊拉克,有太多的不同與意外。 (據新華社)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