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年都回婆家過年,爲什麼不能回我孃家過一次年?”來自江西某高校的老師李淑葑爲此很煩惱。年關將至,很多年輕夫妻,特別雙“獨”家庭爲回誰家過年爭吵、冷戰,甚至鬧起了離婚。
現象
小兩口各有各的理
“去了婆家過年,孃家父母冷對餐桌;回了孃家,公婆那邊又不高興,怎麼選都是一個兩難。”在南昌一家公司上班的羅菁告訴記者,現在爲回誰家過年,與丈夫打冷戰快一個星期了,因爲她家在九江,是家中獨女,而老公是上饒人,在家中也是獨子。
無獨有偶,年關將近,很多獨生子女小夫妻都遭遇羅菁一樣的難題。來自江西一家知名建材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高澤告訴記者,央視一則廣告給他的印象特別深。
“廣告上的一對老夫妻,在過年之際,準備好了一桌豐盛的飯菜等兒女回家團圓,可子女們紛紛打來電話說有事不回來吃飯了,‘忙~忙~忙~’。偌大的房子裏,只剩下失望的一對老人和一桌的飯菜,看了之後我感覺特別的心酸。”高澤告訴記者,其實每年回家過年他並不是忙,完全是一個藉口,因爲妻子是家中的獨女,每年一到過年,平日溫柔的妻子完全變了一個人,堅決要自己跟她回孃家過年。
“但我家去年妹妹遠嫁去了浙江,父母多麼盼着我能回家過年啊!可結婚以來,每到過年,我只要一跟媳婦提這事,她就跟我來脾氣,甚至不惜以離婚來威脅我。昨天,我媽給打來電話,說3年沒見我回家過年了,我鼻子酸酸的……”高澤對記者說,他現在很害怕過年。
距離使矛盾加劇
採訪中,記者發現,“回誰家過年”的煩惱,雖然困擾很多獨生子女夫妻,但是同一區域的夫妻矛盾相對要好些,而跨地域夫妻的矛盾最深。從四川嫁到南昌新建縣的段女士,竟然與丈夫萬先生來到了南昌市西湖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辦起了離婚。
“今年春節我堅決不在南昌過年,不行就離婚!”段女士語氣堅定地對記者說,離婚就離婚吧,反正自己還年輕,畢竟自己從四川嫁到南昌結婚5年了,每年春節都要從南昌回到丈夫的新建老家過,讓她接受不了。
“我是獨生女,每到過年很想父母,另外,過年時丈夫家來很多平時不認識的親戚,說的全是方言,根本聽不懂,而丈夫又要去應酬,我感覺很孤獨。”段女士告訴記者,由於自己堅決要回家過年,結果遭到丈夫反對。
南昌市西湖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年關將近,平均每天也就五至六對前來離婚的夫妻,爲“回誰家過年”鬧矛盾離婚的比例比平時有所上升,主要是一些“80後”的小夫妻,獨生子女比較多。
爲什麼跨地域夫妻爲“回誰家過年”鬧矛盾最深?
江西知名學者、社會學專家楊建葆教授認爲,過去受經濟條件限制,在異地結婚成家的並不很多,大多是同一個城市或鄰近城市的男女組成家庭,如此過年時往返也花不了多少時間,所以夫妻都能接受來往於兩家之間。現在,江西的女孩可能會去上海工作,四川的男孩也會到江西工作,兩地往返距離很長,若這樣的孩子結成夫妻,加上又是獨生子女,必將導致矛盾的加深。
觀點
"421"家庭結構面臨新難題
“很多年輕夫妻爲回誰家過年賭氣、冷戰,甚至鬧起了離婚,這是一個新的社會現象。折射了‘421’\(即一對夫婦贍養四個老人,撫養一個孩子)家庭結構下夫權妻權博弈隱痛。”國家婚戀諮詢師、華東交大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東風教授認爲。
李東風指出,隨着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結婚生子,“421”家庭結構下會經歷以前社會沒有出現過的難題,例如子女究竟跟丈夫還是妻子姓、獨生子女夫妻回哪方父母家過年問題、父母如何養老等諸多問題。現在由於國家的改革開放,女性地位也在提高,因此在婚姻關係上,不再是以夫權主導了,而是開始逐漸進入夫權妻權平等的時代,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夫妻爲此不得不進行夫權妻權博弈,這是“421”家庭結構下的一個隱痛。
"421"家庭父母更應理解兒女
另外,李東風認爲,老人家也要順應潮流,改變觀念。
“如果雙方老人都認爲孝順就看兒女能不能回家過年,非堅持這樣的觀念,這樣的老人就比較自私了。公婆是父母,岳父母也是父母。所以,老人更不應該在這種問題上固執己見。他們閱歷深,更應理解兒女,爲兒女的幸福着想。大家協商一個解決的好辦法,不要因過年大家不愉快或鬧到孩子離婚的地步。”李東風認爲,孝順父母有很多形式,平時不關心體貼老人,靠過年幾天短暫的團圓來盡孝,那是不能彌補的,也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