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4日,當地民眾示威游行,抗議慕尼黑安全會議。
4日,在國際安全會議上,希拉裡作出瞭望的姿勢。
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會議5日閉幕。此次會議是在美國外交和安全戰略出現調整、歐洲和美國經濟復蘇乏力、中東局勢持續動蕩的全球大背景下召開的。因此,與會各界人士在繼續討論歐洲安全形勢、與俄羅斯關系等傳統議題的同時,還把目光擴展到全球。
觀察人士指出,此次慕尼黑安全會議反映出,隨著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變化,全球安全格局正醞釀新的變化和調整。但與此同時,在伊朗核問題、歐洲導彈防御系統建設、敘利亞局勢等一系列國際安全熱點問題上,相關各方的分歧與矛盾依然難以彌合,這無疑將給未來全球安全增加風險。
歐洲安全有變化
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和國防部長帕內塔共同現身本次會議,他們的主要政治意圖就在於安撫歐洲,以消除美國因宣布戰略重心轉向亞太而在歐洲引發的猜測和疑慮。
他們重申了美國對跨大西洋安全關系的承諾,表示將繼續發揮北約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他們也明確指出,在新形勢下,需重新審視美國和歐洲現有的跨大西洋安全關系,並要求歐洲國家在軍事和外交上做出調整,以適應美國全球戰略轉變的需要。
希拉裡·克林頓和帕內塔的主張得到部分與會者的響應,但也有不少與會者認為,受制於當前經濟危機和多種現實障礙,歐洲國家在防務建設上難有突破性進展,跨大西洋安全關系調整將面臨障礙。
亞洲話題引關注
本次會議也專門討論了亞洲安全問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作為中方代表參與了這一名為“美國、歐洲和崛起的亞洲”的討論會。
張志軍在發言中表示,無論在經濟還是安全上,亞洲對全世界都是一個加號而不是減號。東西方的發展不是“零和關系”,亞洲崛起是國際力量更均衡發展的標志。他說,中國寓自身發展於亞洲整體發展之中,不謀求勢力范圍,無意也無力建立一個排他性的地區秩序。
美國參議員麥凱恩則強調,美國戰略重點轉向亞太不應針對某一國家,美國希望與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發展良好關系,中國和平發展符合美國的利益。但他表示,美國希望在貿易方面發揮領導作用,並維持在亞太的有效軍事存在。
觀察人士認為,慕尼黑安全會議今年正式討論亞洲安全,這一舉動本身就說明,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在全球安全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提昇。借助這次討論會,歐洲外交界也在考慮調整對亞洲政策。
熱點話題顯爭議
除預設議題外,伊朗核問題、歐洲導彈防御系統、敘利亞局勢等當前國際熱點問題也成為與會者討論的焦點。也正是在這些熱點和棘手問題上,各方觀點和立場針鋒相對,凸顯全球安全問題的復雜性。
雖然本次會議沒有伊朗代表參加,但伊朗核問題卻是誰也回避不了的重大國際安全問題。土耳其外長達武特奧盧強調,應通過談判來解決伊朗核問題,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將會在中東地區引發災難。卡塔爾代表也說,軍事打擊難以解決伊朗核問題。
此次會議之前,外界曾希望,美歐和俄羅斯高官能借機推動陷入僵局的反導談判,但這一願望顯然落空。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硬表示,不管北約和俄羅斯有關反導合作的談判能否取得進展,北約都將繼續部署其反導系統。
由於聯合國安理會4日就有關敘利亞的決議草案投票表決,此次會議也成為各國外交官表達立場和進行斡旋與磋商的舞臺。希拉裡·克林頓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還舉行了雙邊會談,但雙方最終未能彌合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