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春節過後,濱海新區不少企業出現“用工難”,而外來建設者的流動性就工正加劇這一現狀。流動性就工原因何在?是收入問題還是另有他因?昨天,本報記者走訪濱海新區天保、天潤、國翔等大型外來建設者公寓,聽外來建設者詳說“收支賬”。
收入情況是跳槽主要原因
位於天津港保稅區的天保公寓是保稅區較早的外來建設者公寓之一。在2004年前後,曾一度入住員工超過千人,然而。據介紹,目前該公寓入住人員僅是昔日高峯時期的一半左右。
來自河南省的王盼盼,1992年生人,說起自己的工作以及收入等還算滿意。從去年起,企業執行工資新標準,每個月收入平均能在3千元左右。據瞭解,該宿舍的5名女孩月收入相差不大。當中,多數人都有“跳槽”經歷,收入比較、企業環境適應因素是主要原因。“在去年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後,部分未及時調整的企業就出現了員工大量流失的現象。”宿舍管理員徐淑華說。
打工夫妻盼公寓有“夫妻房”
來自山西臨汾的劉俊俊目前在新區一家番茄醬生產企業打工。每天工作12小時,8小時以外,加班,除基本工資1160元外,每月加班費能收入2千多元。他的妻子也來到新區打工,每月收入在2千元左右。但二人都住在單身公寓,可謂同在新區的“分居夫妻”。“即使省着花,每月也只能剩下一個人的工資。”劉俊俊說。他告訴記者,目前,新區大多數外來工公寓沒有“夫妻房”,成爲他和妻子的一大困惑。
不過,面對用工難,一些企業正在不斷提高服務意識。年後,新區一家企業在招聘信息中聲稱,免費爲員工提供住宿以及廠區夫妻房。只要符合相關條件,就可申請。
外來建設者個人訴求更高
通過大量走訪調查,記者發現,隨着新區各級部門以及企業對外來務工人員服務理念的更新和提升,其薪酬待遇以及工作環境等都有明顯改善和提高。但同時,隨着外來建設者的年齡結構更趨年輕,信息接受更加便捷,其利益以及個人價值訴求也有明顯變化。如何更大力度滿足其合理價值訴求,充分挖掘現有資源,將是衆多企業應該重點研究的“課題”。本報首席記者張勇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