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初春的早晨,天塔腳下衛津河邊的秋實園十分熱鬧,晨練的老人們精神矍鑠,心情愉悅。有位老人剛剛練過太極拳又操起了近一米長的特製大筆,蘸着清水在地上瀟灑地揮寫“地書”,老人們不僅感受着書法藝術的魅力,也收穫了健康。他們就是天塔街老協倡導的“文化養老”的實踐者、受益者。
社區達人秀風采
天塔街老年人協會爲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向全街倡導“以文化養老,做健康、有爲、快樂、幸福老人”,很快得到廣大老年朋友的積極響應,在豐富的活動中感受多彩文化的陶冶與薰陶。老人既是社區文化藝術活動的參與者、傳播者、也是光榮的志願者,各具風采,有19人被推舉爲“文化養老”達人。
家住紫金里社區的黃樹德老人,熱心公益,建立了社區文化角,成爲社區文化傳播的陣地。天賦里社區退休幹部周雲生平時喜愛用碎布做布藝,去年,在街老協的協助下,老周辦起了布藝製作培訓班,向居民傳授製作技藝。花甲之年的齊鍾慧幾年前從外地藝術團退休回津,組建了社區“快樂合唱團”,時間不長,在齊老師的精心組織和教授下,20多位老人的演唱水平就提升到了較高的藝術層次——準專業水平。
爭做文化活動帶頭人
俗語說: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天塔街老協把“文化養老”活動作爲提高老人生活質量,豐富老年文化生活的抓手和載體。街老協9名常務理事和20多名社區老協會長,帶頭當“達人”,大膽“秀”風采,帶動和影響各社區都動起來、動起來。
老協副會長、64歲退休幹部孫福東說,要做跟上時代發展的老人,就要接受新事物,不斷學習。前不久,她參加了居委會舉辦的電腦培訓班,春節期間,她還開通微博,給親朋好友拜年,發賀卡。體院社區老協常務理事張兆新,組織社區居民演小品,宣傳軍民魚水情。他把發生在身邊的武警戰士愛民助民故事講給演員聽,還請來氣象南里的孫老師做編導,集思廣益,把小品《過節》演得生動感人,獲得成功。張兆新說:“真沒想到一個節目會有這樣的效果,我們的小品走出津門了。”劉宏智會長喜愛書法和楹聯創作,他特意精心爲5位達人創作了楹聯,僅十幾字囊括了他們各自的特點與風采,書寫裱裝後送給每位達人。
新理念,新探索
天塔街老協與廣大老年朋友以“文化養老”的實踐,讓人們看到隨着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文化需求也更爲迫切,老人們有養老金、有人照料、更要有文化的滋養,纔是真正的享受幸福。如今“文化養老”成爲讓老年人享受多彩文化,提升文化修養,提高生活質量的有效載體。越多的老人自覺把文化生活擺上了位,“文化養老”得到了更多老年人的認同。各社區分會都在拓寬思路,積極努力,資源共享,彼此協作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有益文化活動。大型演唱會、構思新穎的趣味運動會、猜燈謎、書畫展、手工藝品展、攝影展、各分會開展的活動達70多項。全街2011年有65個文化體育團隊,現已發展到81個。電腦培訓、理論學習、合唱、舞蹈、書法繪畫、模特、太極、健美操、民樂、工藝鉤編、京劇、評劇、棋牌等多種活動內容任老人們自由選擇。走出家門參加活動的老年人超過20萬人次。今後,“文化養老”的理念將會被更多老人接受,做更深入的探索與實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