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圖/王成喜 |
19日,金華市公交公司某車隊在辦公室內貼出了一張“豪車標志識別圖”,稱是為了讓司機們惡補“豪車車標知識”。提醒公交司機駕駛時注意“豪車”,他們擔心一旦不小心碰上了豪車,“賠不起,但躲得起”。(3月20日《金華晚報》)
俗語雲“大路朝天,各走一邊”。道路交通有道路交通的規章,法律面前車與車一律平等,不以車的“身價”論尊卑。而且,公交車相對一般社會車輛,本身就享有優先路權。一味地退守和躲避,就顯得更沒有道理。
當然,公交師傅的擔懮可以理解。稍不小心刮蹭了“豪車”,可能面臨著巨額賠償。誰都不想倒這個霉。可有個道理叫“你不犯人”不意味著“人不犯你”。靠識別豪車來百般小心,充其量是種“鴕鳥政策”。掩蓋了“恐豪車癥”的真正病灶。
公交車憋屈,別總想著自己去“忍讓”。自身路權被侵蝕,為何還要“一忍再忍”?糾結之處在於,公交車及司機只是公共交通服務的一個下游終端,不可能直接去捍衛自身“權益”。交管和市政部門,纔是其後盾。公交車“雄起”,要靠監管和執法部門“給力”。
佔用公交車道本身就是種違法違規之舉,應該有相應的查處措施。比如有的城市會重點加強公交車道的監管,在公交車上安裝攝像頭,拍攝其他車輛違規佔道情形,就收到了較好效果。
另外,萬一發生了碰撞,公交車司機如確有責任,個人和公司各承擔多少,也要有事先的周詳規制。保障司機的權益,讓其無後顧之懮,也是抗阻“恐豪車癥”的重要一環。
言而總之,讓公交司機學習“豪車識別圖”無以紓解背後的真問題。還是要從加強公交車道的監管,保障公交車的優先路權,以及強化公交司機的權益保護條款等角度切入。這些並非難事,就看交管部門想“為”不想“為”。(文/王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