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4月17日),財政部正式宣告機場建設費“壽終正寢”。不過,同日宣佈開徵民航發展基金。對於旅客來說,民航發展基金國內航線每人次50元,國際航線每人次90元的費用,和原先支出沒有任何改變。專家表示,民航發展基金取代了機場建設費,其使用範圍也更爲明確。但也有專家質疑此收費是亂收費。
反應:滬上機票代理一頭霧水
昨天,財政部發布《民航發展基金徵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對旅客和航空公司徵收民航發展基金。民航發展基金由原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和原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合併而成。基金屬於政府性基金,收入上繳中央國庫,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專款專用。對於旅客來說,乘坐國內航班的旅客每人次需繳納50元,乘坐國際和地區航班出境的旅客每人次90元(含旅遊發展基金20元)。“辦法”自今年4月1日起施行,原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和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的有關規定同時廢止。
儘管這一辦法從4月1日就已經實行,但昨天滬上各大機票代理機構均顯得一頭霧水。“沒有收到相關文件。”滬上一家大型機票代理相關人士經過查詢後告訴記者,目前系統中顯示的稅金項目仍然是“機場建設費和燃油附加費”,並沒有“民航發展基金”。“原先的標準是,國內的機場建設費爲50元,國際航線收取90元。”該人士表示,從旅客實際支出來看,旅客不會爲民航發展基金另付一筆費用,但實際支出也沒有任何減少,只是名稱替換了而已。
昨天,在各大機票代理網站以及航空公司網站預訂機票時,仍然顯示的是機場建設費。
正方:收費用途更加明確
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教授鄒建軍對記者表示,民航發展基金取代機場建設費,對於旅客來說只是名稱不一樣,繳納的金額沒有任何改變。
針對公衆對“機場建設費”的質疑,鄒建軍表示:“世界上任何機場,都有各種以服務費或稅收爲名目的收費。”例如美英日等國家就向乘客徵收進港、離港費(稅)。相比之下,我國的民航發展基金徵收標準並不高。他表示,“機場建設費”從來都不進機場口袋,均由國家財政統籌安排。此次,民航發展基金則更是明確了全部由國家財政統籌,用於民航發展。“民航發展基金非常明確用於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支線航空等七大項。”他表示,此次還首次提到民航發展基金將支持通用航空的發展。“這裏所說的通用航空是指農林牧等方面的通用航空,而不是私人飛機、公務機。”
反方:改換名目形同亂收費
今年3月媒體曾報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茂名市工商聯主席陳華偉撰寫了一份“關於在全國範圍內徹底取消‘機場建設費’收費項目的建議”。陳華偉表示,多年來機場建設費累計收了逾千億元,但從來沒有公開過具體數據。
中國航空法律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張起淮表示,改徵民航發展基金形同亂收費。他表示,機場建設費是我國最初考慮到老少邊窮地區的機場和民航發展建立的機場建設項目,收取機場建設費之後,三分之一撥給老少邊窮地區發展機場,一部分留給機場建設,還有一部分留給國家財政。“機場建設費怎麼收取,如何收,收了以後怎麼用執行起來一直不透明。”
張起淮表示,按照《立法法》的規定,與羣衆的經濟利益緊密相連的有關費用和收費標準都應進行聽證程序徵求老百姓的意見再行廢或立。因此,將機場建設費另換名目,換成民航發展基金繼續收費的做法是不妥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