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五、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加快發展活力
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鞏固提升以“四園驅動”爲核心的山區統籌城鄉發展經驗,探索建立統籌城鄉系統推進機制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機制。繼續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快建立市縣兩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繼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完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強化預算執行監督。繼續加強和規範政府融資管理,做大做強投融資平臺,有效防控和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推進市屬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加大上市企業培育力度。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加強信用體系改革,積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規範發展民間借貸。
大力實施開放合作戰略。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立足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生態優勢,圍繞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舉措,招大引強,確保到位市外資金325億元,增長15%左右。深化“浙廣”、“九廣”合作,不斷鞏固和擴大“廳市”合作、“市校”合作成果。創新區域合作方式與路徑,加強與川陝甘毗鄰地區、嘉陵江流域的經濟協作,主動融入成渝、關中—天水經濟區,加強與泛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區域的合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拓展市場,擴大對外貿易。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積極參加西博會等區域性展會,精心辦好女兒節、“廣元造”品牌商品展覽會和秦巴山區年貨節。
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扶持中小微型民營企業加快發展,拓寬民營經濟的投資領域和範圍。支持鼓勵民營經濟做大做強,提升民營經濟抗風險能力。從政治、思想上關心民營企業家的成長,引導民營企業家爭當社會主義優秀建設者。優化創業服務,扶持自主創業,鼓勵全民創業。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1.2個百分點以上。
六、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大力推進低碳發展。繼續開展低碳生產生活方式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活動,引導社會生產和消費方式向“低碳、低耗、環保”型轉變。充分利用我市的清潔能源優勢,進一步推廣農村沼氣運用,條件具備的鄉鎮加快天然氣入戶。大力探索和推廣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堅持優先發展清潔能源、電子機械、旅遊等低碳產業,逐步降低高能耗、高污染產業比重,着力構建低碳產業體系。
切實抓好節能減排。嚴把產業政策准入關,嚴控高能耗行業過快增長,確保萬元GDP能耗下降3.2%。積極推進工業節能減排,加快淘汰不符合低碳發展要求的落後過剩產能。嚴格執行新上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制度,深入推進建築、交通、商貿、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加快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及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治污硬件水平。加強工業企業、農業面源、機動車尾氣和生活污染防治,削減排放總量,確保全面完成全年減排目標。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繼續推進城鄉生態環境建設,提高城市園林綠化水平,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天保二期等重點生態工程,森林覆蓋率達到54%。加強水土保持預防監督管理,強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加強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管理,繼續做好生態脆弱區和敏感區的生態修復工作。切實搞好重要城鎮、人口聚集區、受災羣衆安置點和重大基礎設施的地質災害防治,防止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紮實推進民生工程。進一步加大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財政用於民生保障支出的比重。今年安排民生工程資金□□億元以上,繼續實施“十大民生工程”。積極對接中央和省擴大消費、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周密細緻地安排各類項目和資金,着力解決羣衆最急最難最盼的現實問題,切實辦好惠民實事。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加大教育投入,財政性教育支出佔公共財政支出比重達到18%以上。加快學前教育發展;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改善農村和邊遠貧困山區的辦學條件,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加快推進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上檔升級和川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建設,申報創建廣元職業技師學院。建立完善校車監管制度,保障學生安全。進一步強化醫療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提高基層醫療服務和疾病防控水平。加強食品藥品和醫療市場監管,切實維護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力發展廣播電視、體育等事業,豐富羣衆文化生活。切實加強公共服務設施管理,努力提高使用效益。全面做好人口計生工作,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認真實施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做好老齡工作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加強統計、防震減災、科普、地方誌、檔案、民族宗教、紅十字、慈善、國防建設、氣象等工作。
不斷創新社會管理。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衆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以加強和創新社區管理爲切入點,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流動人口、特殊人羣、“兩新”組織和虛擬社會服務管理科學化水平。切實加強羣衆和信訪工作,深入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健全矛盾糾紛“大調解”體系和運行機制,妥善解決羣衆合理訴求。做好“六五”普法和法律援助工作,維護司法公正。完善公共安全應急機制,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平安廣元”建設,不斷完善社會治安整體聯動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爲,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增強人民羣衆安全感。
加大社會保障力度。着力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覆蓋範圍,逐步提高保障標準。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容量,確保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萬人、轉移勞動力輸出89萬人。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建設、分配、管理體系,建設保障性住房7080套,改造各類棚戶區7913戶。努力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積極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制度。健全社會救助機制,強化孤兒保障、五保供養和殘疾人保障工作。採取有效措施,積極幫助化解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努力增加供給,強化價格監管,整頓市場秩序,嚴厲查處哄擡物價、囤積居奇等違法行爲,保持物價基本穩定。進一步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加大價格調節基金徵收力度,保障低收入羣體生產生活。
八、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行政能力
始終堅持執政爲民。進一步強化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的理念,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真誠傾聽羣衆呼聲,真實瞭解羣衆願望,真情關心羣衆疾苦,竭盡全力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進一步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切實維護羣衆合法權益,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讓羣衆共享災後重建和改革發展成果。牢固樹立羣衆觀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羣衆首創精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使政府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羣衆基礎和力量源泉。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進一步健全政府決策機制,堅持依法決策、依法行政,把公衆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爲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嚴格執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責任追究制,依法細化量化自由裁量權,提高執法水平。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強化監察、審計監督,重視司法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廣泛接受羣衆和輿論監督。
努力轉變政府職能。嚴格履行政府職責,着力解決職責交叉、政出多門、相互推諉等問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嚴格落實“兩集中、兩到位”和“三項制度”。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建立完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提升政府網上服務功能。推進政務公開,擴大政務公開範圍和層次,提高工作透明度。
不斷提高行政能力。前瞻研判宏觀形勢,準確把握政策取向,更加註重工作的針對性、創新性和務實性。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注重政府和市場“兩隻手”良性互動,善於運用市場機制和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抓好公務員隊伍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提升幹部隊伍綜合素質。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完善政府績效管理評價制度,嚴格行政問責,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和辦事效率。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和解決新情況、新問題,總結提升好做法,學習借鑑好經驗,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紮根於人民羣衆的創造性實踐之中。
切實加強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規定,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深入推進“廉潔城市”建設。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監督機制,突出工程建設招投標、土地出讓、政府採購等重點領域,加大對腐敗行爲的查處力度,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杜絕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厲行節約,反對揮霍浪費。
各位代表!加快發展任重道遠,使命光榮。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乘勢而進,團結進取,紮實工作,以加快建設川陝甘結合部經濟文化生態強市的嶄新業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