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7月22日,被困人員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撤離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湖中國少年軍校基地 新華社發 |
7月21日晚上的暴雨讓行進在北京道路上的人們充滿了艱難。艱難中,一種被網友們評述爲“正能量”的草根行動陡然出現,讓幾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和幸福,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北京草根志願者們在路人乘客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無私無償出現在他們面前,提供住宿、提供車輛、提供食物和其他幫助。在60年一遇的暴雨中,人們的這些行動讓整個社會都感覺到了草根力量的溫馨和有力。
A
私家車組車隊
機場車站免費送乘客
網友“菠菜X6”是衆多前往北京機場向乘客提供幫助的志願者之一。在21日晚上大雨開始後不久,他便在微博上呼籲網友組成車隊前往機場。雖然發佈微博時已是午夜,但不少網友都積極響應,並在短時間內組成車隊,在交警的引領下進入機場向乘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北京網友“莫__名”也看到了這則微博,同樣的,“莫__名”也沒多想什麼,隨即轉發了“菠菜X6”的呼籲報名參加。“我們已經集結完畢,車隊正在駛往機場的路上。”就在報名參加車隊後半小時內,“莫__名”便已經到達集結地,並和其他志願者一起,通過警方爲他們開闢的綠色通道,進入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免費運送第一批滯留乘客進入市區。
“那個時候車隊已經從出發時的10多輛,擴充到了30多輛。”網友“莫__名”說,此外第二批車隊也很快到達了機場。但由於滯留旅客實在太多,“莫__名”隨即在網上發佈信息期待更多的朋友加入隊伍——看到這些微博求助後,除了他們的車隊,另一部分車隊和周邊不少家庭也開出了自己的私家車自發前往機場……
“終於把旅客送到家了,我們離開機場時滯留的旅客也已經基本沒有了,踏實了,挺好的。”在“莫__名”看來,他們能做的事情很小,但是就像他車上的旅客所說,至少讓人感覺到了社會的溫暖和希望。
回到家時已是凌晨,“莫__名”休息了一陣子後又上網查看水情,同時也回憶着自己和網友們在幫助別人時所遇到的趣事。“在疏散滯留旅客的過程中,有外國人疑惑的問我們‘Why?Why free(爲什麼免費)?’朋友答道:‘雷鋒!懂嗎?’。”
B
“藍天救援隊”
超負荷幫救
在北京暴雨事件發生後,藍天救援隊是最先開展救援的隊伍,這也是一個草根志願者隊伍。
從昨天晚上暴雨開始,藍天救援隊便不斷接到求救電話。截至當晚21時,已先後接到至少5起來自房山區的求援電話,並與房山區當地有關部門取得聯繫,“決定首批出動兩艘救生艇和10名潛水員增援房山應急部門。”
隨後,藍天救援隊隊長“藍天遠山”也發佈微博稱,藍天救援隊之前已經接到指揮中心的任務派遣:房山東大橋鄉東沙村被困,村邊的河水漫過河堤,把村子衝了,水深兩米。沖走十三人,北大地消防中隊被緊急調到房山救援,“已經救出6人,村裏還有很多村民被困,指揮中心已經調四艘船過去,藍天救援隊水上救援隊四輛車及一艘動力船被派遣往該處救援。”
“感謝關心救援進展的媒體朋友,但請不要撥打前方救援隊員電話。”事後,“藍天救援隊”官方微博發佈微博稱,直至昨天中午,派出的藍天救援隊已經超負荷工作,“連續工作超過12小時了。”
C
最熟悉的陌生人
爲被困人員提供食宿
“我就是看雨真的很大,所以就一直關注着微博。”王女士是北京一家外企的白領,21日晚上她剛進家門,緊接着大雨滂沱。一邊瀏覽網頁一邊準備休息的她突然發現網友“如刀歲月27”發佈微博稱可以爲暫時無法回家的路人提供住宿的時候,她往窗外張望了一眼,看見不少汽車已經被淹在路上,便和丈夫商量了一下,“我老公一聽就說行啊,那就呼籲下吧。”
王女士隨即在網絡上留下了丈夫的手機號碼,並下樓邀請一些單身女士上樓休息。“一開始不相信我,後來看我也挺老實吧,就有兩位女士跟着上來了。”與此同時,王女士丈夫的手機也接到了多個電話,希望能夠前往他家避雨,“最後就來了兩位,一個小夥子一個大姐。”
這個晚上對於王女士和她丈夫來說註定不同。“以前陌生人別說進家門了,鄰居都很少來串門。”王女士笑着說,但那天晚上直到第二天凌晨,整整六七個鐘頭了,這些原本互不相識的人,竟然像老朋友一樣聊的開心,興致勃勃,“都很有禮貌,那個小夥子還和我老公一起玩遊戲,大家就像許久不聯繫的好友一樣。”
直到凌晨5點左右,到王女士家避雨的路人逐漸離開,“一個勁的感謝我們,其實那會兒我們也特高興,覺得原來自己這麼簡單的一個行動,竟然能給彼此都帶來那麼多的幸福感。”
山東網友“如刀歲月27”也是其中之一,他當天送完客戶後就被困在公司,隨後他發佈微博稱:“公司有水有零食有電視有電腦有WIFI有牀有沙發有三國殺能洗熱水澡!全部免費提供!……我會通宵守在電腦旁!”那晚,在他的幫助下,兩位路人前往他的公司休息了一夜,而他的行動也獲得了衆多網友的支持和讚譽。
D
發了微博沒人來
“以後還會這麼做”
與王女士一樣,網友“王其寒”亦在微博上留下了自家電話,希望能夠給那些在大雨中無法回家的人提供過夜的場所。“但是等了一晚上沒等來人。”網友“王其寒”說,她家裏有牀,也有車,如果需要過夜,或者需要送,她都能幫忙,“當時也沒有想太多,就是覺得雖然是私人家庭電話,但這個節骨眼上,公佈就公佈,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做的,這種草根志願者精神令人振奮。”
和“王其寒”一樣,山東小夥小王,也沒能等到人。“我就想着能幫一把就幫一把,發了微博留了電話,但是沒等來人。”小王笑着說,雖然沒等來人,但他一直都活躍在網絡上,蒐集並集中實時資料,爲外出或志願者們提供幫助,“後來全國各地都有人給我發祝福的短信,我真的很不好意思,自己做的只是一件小事。”
@何恩培:六十年一次的暴雨,讓我誤了明天的兩個要約,卻有幸體驗“雙閃志願者”。凌晨3:30我出候機樓的門,迎面站着一個氣質美女,背後一輛雙閃奔馳:“去城裏嗎,免費送”,再看背後,一排雙閃車,有別克有寶馬有大衆……這樣凝聚力的民族,必將崛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