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東京下水道
倫敦下水道
巴黎下水道
排水工程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城市在建設中遇到的難題。日本東京、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一些國外大城市的下水道系統建設維護經驗,或許能為總是暴雨積水成災的中國大城市帶來啟示。
可嘆
東京“地下神殿”
深達60米暢通無阻
東京地區的地下排水系統於1992年開工,2006年竣工,堪稱世界上最先進的下水道排水系統。它由一連串混凝土立坑構成,地下河深達60米。
東京的雨水有兩種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會通過各種建築的排水管,以及路邊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積排放管道,最終通過大支流排入大海;其餘地域的雨水,會隨著每棟建築的排水系統進入公共排雨管,再隨下水道系統的淨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據南開大學副教授、東京大學研究員吳真介紹,即使在持續大雨的五六月份梅雨季節,東京也極少出現積水。原因就在於,下水道內配置多個1.4萬馬力的水泵,可每秒疏通200立方米的地下水,將它排泄到附近河流,然後入海。所以,東京下水道也被稱為“地下神殿”。
為了保證排水道暢通,東京下水道局從污水排放階段就開始介入。他們規定,一些不溶於水的洗手間垃圾不允許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過垃圾分類系統處理。此外,烹飪產生的油污也不允許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因為油污除了會造成鄰近的下水道口惡臭外,還會腐蝕排水管道。東京下水道局對此倡導的解決辦法是:用報紙把油污擦乾淨,再把沾滿油污的報紙當做可燃垃圾處理。更乾脆的辦法是做菜少用油,下水道局甚至配備了專門介紹健康料理的網頁和教室,介紹少油、健康的食譜。
東京設有降雨信息系統來預測和統計各種降雨數據,並進行各地的排水調度。利用統計結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區采取特殊處理措施。比如,東京江東區南沙地區就建立了雨水調整池,其中最大的一個池一次可以最多存儲2.5萬立方米的雨水。此外,“地下神殿”可以免費預約參觀,一天三次。
可贊
倫敦百年下水道
污水統統排入大海
倫敦如今使用的下水道系統建於150多年前。有趣的是,當初建造這條下水道的原因竟然是為了防止疾病傳播。
150多年前的倫敦是一個垃圾遍地、臭氣衝天、霍亂橫行的城市。1848年-1849年間,倫敦死於霍亂的人數超過1.4萬人。1856年,工程師巴瑟傑建議將所有的污水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全部排入大海。倫敦地下排水系統改造工程1859年正式動工,1865年完工,實際長度達到2000公裡。不少人擔心地下被挖空的倫敦會不會坍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程部門特地研制了新型高強度水泥,用這種水泥制造了3.8億塊混凝土磚,構成了堅固的下水道。
由於將污水與地下水隔開,倫敦下水道改造意外地解決了導致霍亂的水源問題。從此以後,倫敦再也沒有發生過霍亂。
可賞
巴黎水下博物館
每年10萬人來參觀
近代下水道的雛形脫胎於法國巴黎。今天的巴黎下水道總長2300多公裡,規模遠超巴黎地鐵。由於巴黎下水道系統享譽世界,下水道博物館已成為巴黎除埃菲爾鐵塔、盧浮宮、凱旋門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項目。從1867年世博會開始,陸續有外國元首前來參觀,現在每年有十多萬人來參觀學習。
巴黎的下水道處於地面以下50米,水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下水道四壁整潔,管道通暢,地上沒有一點髒物,乾淨程度可與巴黎街道相媲美,不會聞到一丁點兒腥臭味。而且,下水道寬敞得出人意料:中間是寬約3米的排水道,兩旁是寬約1米的供檢修人員通行的便道。還有一連串數字可以說明這一排水體系的發達:約2.6萬個下水道蓋、6000多個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專業維護工……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巴黎的工程師們還修建了4條直徑為4米、總長為34公裡的排水渠,以便通過淨化站對雨水和廢水進行處理,處理過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者流入塞納河,另一部分則通過非飲用水管道循環使用。截至1999年,巴黎便完成了對城市廢水和雨水的100%完全處理,還塞納河一個免受污染的水質。
此外,在巴黎,如果你不小心把鑰匙或是貴重的戒指掉進了下水道,是完全可以根據地漏位置,把東西找回來的。因為下水道裡也會標注街道和門牌號碼。你所需要的,只是打個電話,而且這項服務同樣是免費的。完備的設施和人性化的設計背後,凝聚了幾代人的心血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