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市胸科醫院李毅醫生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32歲,中共黨員。自從走入校園那天起,他便將“健康所繫,生命相托”這一句希波克拉底誓言銘記在心。
在校期間,他勤奮刻苦,學習成績優異,深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工作後,面對一個個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患者,面對他們提出的各種實際問題,他總是能應對自如,幫助患者化解種種難題。與此同時,李毅深知學無止境,尤其是一名醫生,要活到老、學到老,他利用課餘時間翻閱專業書籍,平時遇到難題請教專家主任及周圍的同事,慢慢積累,專業知識的水平也逐年有了進步。他還順利完成了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級職稱考評及在職研究生的學習任務。在不斷的實踐工作中,李毅越來越感覺到,和病患及家屬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其要求的溝通技巧也是非常高的。於是,他平時注意留心,隨着處理病人的病情越來越多,自己和患者及家屬的溝通技巧上也總結出一些小的規律:他堅持做到對自己的患者和藹友善,取得他們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讓患者擁有一份被關懷的心情,他用自己的一份熱心、耐心和細心對待每一名患者。
5月31日上午,李毅下夜班準備到醫科大學參加碩士論文答辯,在趕往答辯會場的路上,他和同行的兩個師妹遇到了一件突發事件。在剛離開醫院大門不遠的路上,他們騎着車,發現有一位中年男子突然倒在了路邊,出於職業的本能,李毅立即停下車,帶着兩個師妹跑到男子身旁,當時男子已經昏迷,他試圖叫醒這名男子,但效果不太明顯,看着男子的口脣紫紺,意識模糊,大動脈搏動消失,李毅初步判斷可能是心源性休克,立即給予胸外按壓及人工呼吸,1,2,3,4,5,6,7, ……,這是和時間與死神賽跑!奇蹟發生了,這名昏迷的男子呻吟了幾聲,並且口脣的青紫也有所改善,對呼喚也有了些許反應,這更加堅定了李毅的判斷,爭分奪秒,繼續搶救;而此時聞訊趕來的其他同事送來急救藥和心電圖機,李毅迅速爲男子做心電圖,結果發現這名男子出現的是一種最嚴重的心律失常——室顫,其死亡率極高,爲爭取時間,李毅繼續給予胸外按壓,爲的就是讓心臟跳動,維持生命體徵。120終於趕到了,李毅協助120工作人員將這名男子擡上救護車,送往胸科醫院。李毅終於鬆了一口氣,此時的他已是滿頭大汗,襯衣也溼透了。他這纔想起來自己還得趕緊去答辯,於是跟同事們說實在不能再陪着回急診了,因爲答辯時間快到了。事後,男子的家屬跟來,並撥打城市快報熱線尋找好心人,當記者通過院方找到李毅時,李毅第一句話說的卻是“病人現在情況怎樣了?”。他告訴記者,其實這樣的事情在急診室天天發生,救死扶傷的事情大家天天都在做,這次只是事情發生在了院外,但出於醫生的本能,在哪都一樣,救人才是最重要!他只是做出了在急診室中同樣的判斷與選擇,而且他相信他的同事們如果遇到這樣的事也會奮不顧身進行施救。李毅說,雖然大家都說現在的醫療環境較差,醫患關係的矛盾也是一觸即發,但是作爲一名醫務工作者,面對一條活生生的生命時,他必須出手救治,不能有任何的雜念,雜念造成延誤,延誤造成生命的不可挽回。李毅說,他們科室的主任常常對他們年輕醫生講:做醫生,要學會仁,要學會換位思考,瞭解了病患的處境,就能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爲,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盡力幫助,盡力救治,問心無愧,足矣!功過是非留給他人去評價。正是這些話語,促使着李毅在自己喜愛的醫學事業道路中堅定地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