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隨着孫楊、葉詩文在奧運奪冠,兩人的母校——杭州陳經綸體校也成爲網上的熱門字眼,人氣指數直線飆升——有不少杭州的家長甚至直接喊出,睡醒了就把孩子送去陳經綸。
所以,昨天下午繼去年的游泳世錦賽之後,記者再次走進了這所如今在中國泳壇有着舉足輕重地位的學校。
下午五點多,陳經綸游泳館周圍的路旁照例停滿了車,泳池裏孩子們在撲騰着,大門口家長們扎堆聊着天……唯一不同的是,從大門口的顯示屏到游泳館門口的顯示屏上都打着孫楊、葉詩文的奧運奪冠喜報。這些不斷閃爍的紅色大字時刻提醒着你,這是中國游泳冠軍的搖籃,而明星效應給這所學校帶來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拿到邀請函,進不進得去還不一定
戶之洋是朱穎選材班上的一個孩子,她媽媽說,自己的孩子能參加還是經過千挑萬選的。
“接到報名通知的(孩子)都是教練到幼兒園親自選的,”戶之洋的媽媽說,但到了報名現場她才發現,原來拿到“邀請函”還得再篩選,“我們報名的時候,朱穎教練也在,報名時她還要在現場再挑選。”
去年記者在採訪時,孫楊的啓蒙教練朱穎經常抱怨,每年發了這麼多邀請函就怕家長不來報名,所以每次要多發幾十張。但有了明星效應,今年情況明顯不同了,因爲哪怕你收到了邀請函,還是未必能入選。
不光名額緊俏了,就連報名時間也短了,以前都是教練催着孩子來報名,但現在,正如傅園慧(另一名參加倫敦奧運的杭州選手)教練吳鷹說的:“我們每個教練接受報名的時間只有半天,過時不候”。
來訓練,6歲孩子催着媽媽出門
那些在門口顯示屏上不斷滾動的大字魅力是無比強大的。蔣佩珊帶着六歲的女兒每天到陳經綸來學游泳,看着大屏幕上這些滾動的消息,她很開心,她說,自己的決定做對了,“我女兒報的就是孫楊啓蒙教練朱穎的班。”這麼大熱的天,蔣佩珊每天把女兒從轉塘帶到陳經綸來學游泳,要堅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昨天凌晨孫楊的奪冠無疑也是給這個媽媽鼓了把勁,“聽說以前孫楊媽媽也是這麼每天接送的,我覺得自己也可以堅持。”
蔣佩珊看着一旁正在點名的女兒說,“她特別喜歡游泳。今天一大早她六點半就起來了,就是爲了看孫楊和葉詩文的比賽新聞。別看孩子這麼小,她一邊看,還一邊頭頭是道地評論起來,‘他們自由泳真漂亮,真漂亮’。說着說着還在牀上自己打起腿來。所以今天下午來訓練都是她催着我們出門的。”
邵依雯送的泳衣,小姑娘視爲珍寶
在這所學校,你隨便一問,似乎都能和明星扯上點關係。
陳怡希和陳佩霓是兩姐妹,如今,已經讀高二的姐姐陳怡希暑假在這裏當助教,而小學兩年級的妹妹在這裏學游泳。
陳怡希的媽媽就在游泳館門口的椅子上等着兩個孩子。“我大女兒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學游泳,當時她和孫楊、邵依雯天天在一起訓練,”陳媽媽說,“所以孫楊媽媽什麼的我都認識。邵依雯和我們家怡希是好朋友,佩霓要學游泳,邵依雯還送了兩件名牌游泳衣給她。”
這兩件游泳衣對妹妹佩霓來說很寶貝。“她早就想學游泳了,這次有了這兩件泳衣就更不得了,我說要給她買別的更好看的游泳衣,她都不要,她說,她就喜歡這兩條。”陳媽媽無奈地搖搖頭。
昨天凌晨的比賽,陳媽媽沒有叫佩霓起來看,但佩霓知道孫楊和葉詩文拿了冠軍後,馬上樹立了大大目標:“姐姐當不了冠軍,沒關係,我來當這個冠軍。”
因爲破了世界紀錄,孩子們更喜歡葉詩文
和露天池裏訓練的選材班的孩子不同,在室內標準池裏撲騰的陳睿哲已經算得上是老手了,他練游泳已經一年多了。
昨天下午訓練完後,記者一說起孫楊、葉詩文,他馬上頭頭是道地說了起來:“我當然知道了。教練告訴我們,以前他就是在這裏訓練的。昨天他拿了400米(自由泳)的冠軍,接下來他還要參加200米和1500米的比賽。”
爲了強調自己看了比賽,他還嚷嚷着說,“我可是上網看的比賽呢!”
“那麼看着他們拿了冠軍,今天好好訓練了嗎?”教練問了一聲。
陳睿哲馬上興奮地點着頭。說起這兩個冠軍,小朋友們馬上扎堆討論開了,“兩個冠軍你們更喜歡誰?”記者問。
“當然是葉詩文了!”孩子們毫不猶豫地回答道。
爲什麼呢?“因爲葉詩文破了世界紀錄。”陳睿哲羨慕地說。
那你的目標呢?“當冠軍嘍!”陳睿哲馬上說。
這些從選材班百多號人中脫穎而出的孩子雖然未必都能成爲世界冠軍,但孫楊、葉詩文的奪冠讓他們覺得冠軍也許並不如想象的這般遙遠。
本報記者王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