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真正優秀的電視劇是“創作”而來而非“打造”出來的。電視劇《時尚女編輯》在播出前,製片方和播出方在用大量廣告進行炒作,似乎告訴觀衆,看了這部戲後就懂得了什麼是時尚。出於對一些熱播劇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望,我抱着“再上一次當”的心態,硬着頭皮一集一集地看下去,頭幾集故事平淡,節奏拖沓,已知上當。看到最後的收穫是再一次熟悉了編導“打造”的手法。
“打造”的第一步是拼湊一個故事,故事中要有兩個元素:愛情與勵志。杜拉拉的故事就是如此,這個模板不能推翻———當然要有區別,否則徐靜蕾是要起訴侵權的。區別是由殷桃扮演的女主角更“呆”一些、“笨”一些、“土”一些,至於“呆、笨、土”與她後來的成功有沒有邏輯上的關係就不重要了,“打造”人物的主要元素是個性,先保證了這個元素再說,有了勵志和個性,再加上愛情元素。強加在女主角身上的愛情難免矯揉造作,再配上殷桃的裝萌扮嫩,這個戲已經不好看了。編導彌補的辦法是多湊出一些配角的愛情戲。戲不夠愛情湊,“湊愛情”也是“打造”不可缺少的主要元素。
勵志、愛情都有了,到後來主配角的勵志、愛情都獲得成功,皆大歡喜———缺的只有時尚。其實編導沒忘了時尚,只是在湊時尚時走入了一個誤區。他們誤以爲最時尚元素就是“京味兒”,有意讓所有人物都打京腔兒,說北京話,再搭配並不時尚的佈景、道具、服裝,以及主角個性中的“呆、笨、土”,可以說是“土上加土”。觀衆指責戲中女主角程昕身爲時尚編輯,卻沒有時尚範,總是穿着一成不變的T恤加牛仔褲。殷桃辯解說:有點土的狀態更符合人物的經歷和性格。編劇趙趙也力挺殷桃並稱贊殷桃的演技。這麼說,這部電視劇的立意在於塑造一位不時尚的時尚女編輯。這部電視劇在媒體上的主打宣傳語是“反映時尚圈生活狀態的青春勵志大戲”,於是這部劇的主題就變成:時尚圈內不時尚的女編輯仍可成功。
到底編劇是鼓勵時尚,還是批判時尚?觀衆已經找不到答案。把觀衆搞糊塗,這也許也是一種時尚吧!
李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