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富有武俠傳奇色彩的武當山遇真宮頂昇工程成為新聞焦點。從昨天開始,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開始對這一工程進行為期5天的現場直播。該工程由河北省建築科學研究院負責施工,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為該工程的實施提供技術支持,天津大學在職博士生、工程副總指揮、河北省建築科技研發中心主任邊智慧在現場指揮施工。此次工程中武當山遇真宮將“長高”15米,這一頂昇高度為世界紀錄的5倍。
“長高”15米 世界最大的文物保護工程
武當山遇真宮是1412年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為紀念道士張三豐而建,是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的“九宮”之一,位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庫區邊緣,現存龍虎殿、東西配殿、廂房等30間,建築面積1459平方米,佔地面積56780平方米。在南水北調規劃中,丹江口水庫大壩將加高擴容,最高蓄水水位由157米增至171米,而遇真宮海拔165米,處於淹沒線以下。2011年6月15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遇真宮墊高保護工程設計方案,遇真宮山門及兩翼琉璃牆體、東西宮門實施原地頂昇15米。武當山遇真宮墊高保護工程是我國南水北調工程中規模最大、價值最高的文物保護工程。該工程是我國第一個對世界文化遺產的解體性保護工程,也是世界最大的文物保護工程,技術復雜程度世界少有。
12個大號千斤頂同時發力 每天“長高”28厘米
據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高喜峰介紹,該院土木工程系王鐵成教授研究室根據施工單位的要求,對頂昇施工仿真技術、頂昇對古建築產生的動力響應及基礎托換對文物的擾動等關鍵技術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為工程的實施提供了理論分析依據。高喜峰表示,在接下來的三個多月的頂昇工程中,天津大學的專業技術團隊將與施工單位針對頂昇施工中的技術難題進行密切合作。
據遇真宮頂昇工程施工方介紹,遇真宮山門和東、西宮門的加固等工程已近尾聲,西宮門被“鋼鐵外衣”包裹,地基下已安裝了12個可同時頂起總噸位2400噸的大號千斤頂。據介紹,遇真宮山門和兩座宮門的頂昇進度是每天28厘米,每次頂昇之後需要進行調整,然後纔能進行下一次頂昇。目前,西宮門已於8月1日開始正式抬昇,重約4500噸的山門和重約1200噸的東宮門已於昨日開始頂昇,頂昇工程預計於今年年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