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核心提示:從去年開始,新聞媒體上多了一類報道:各地開始頻頻出現馬路突然塌陷,“天坑”不斷的怪事......在人們憂心2012是否真的像預言的那樣來臨時,這些突然塌陷的馬路,這些驚現的大坑成了一個焦點。近日哈爾濱市南崗區遼陽街90號附近路面突然塌陷,4名路人墜入路面塌陷處,最終2人搶救無效不幸遇難的報道再一次將城市建設中地面變“陷阱”的問題推上風口浪尖。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原本最叫人放心的城建體系馬路開始步步驚心?當“走路死”不斷涌現時,我們到底該反思些什麼?城市的良心和底線又在哪裏?
各地頻現“走路死”
各地屢屢出現路面塌陷致人傷亡事故,有網友直呼“生得計劃,死得隨機”……
[哈爾濱]
8月14日,哈爾濱市南崗區遼陽街90號附近路面突然塌陷,4名路人墜入路面塌陷處,最終2人搶救無效不幸遇難。塌陷現場,昔日平整的路面塌陷出一個約10米深的大坑。一棵大樹掉入坑內全部沒入,深坑貫穿排水管道和人防工程。
[大連]
8月14日中午一點左右,在大連星海人家丁字路口,行車至此的微博網友“丟丟――”和其老公發現一名在馬路上行走的男子突然不見了,然後路面就冒熱氣。據瞭解,當時靠近電車道一側的馬路塌陷,地下熱力管道中呼呼冒出熱氣,一名男子路過時恰好跌入。圍觀者介紹,該男子雙臂和雙腿被燙得嚴重,隨後被送往醫院救治。從醫院獲悉,傷者全身65%燙傷,暫時沒有生命危險。
[柳州]
5月10日上午11時15分左右,廣西柳州市柳南區帽合上木照屯發生大面積地陷,多處廠房及民房出現塌陷,村內2000餘居民被緊急疏散,所幸疏散及時目前未發現人員傷亡。有村民猜測稱塌陷可能與當地的房地產開發有關,具體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北京]
4月1日下午,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車公莊大街物華大廈附近人行道上的一塊路面突然塌陷。正在送報表途中的楊二敬剛剛路過,結果掉進坑裏,瞬間就被熱力管道滲漏的熱水燙傷,燙傷面積高達99%。她隨即被送至積水潭醫院。4月9日傍晚,楊二敬的身體狀況突然惡化。當天晚上8點13分,楊二敬終因醫治無效死亡。
[浙江]
2月份一天,對於剛住進浙江台州溫嶺康庭佳園小區沒幾天的業主來說,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時刻。小區裏一段路面突然裂縫越來越大,沒過多久,竟然整塊坍塌!初步估計,坍塌的路面面積約有十幾平方米。而據業主介紹,這個小區交房才3個月。
[鄭州]
8月初,鄭州下了場雨,家住工人路與潁河路交叉口附近的市民吳先生向記者反映原本平整的路面突然塌陷……:“塌陷的坑很深,長約1米,而且這個坑所在的道路沒有路燈,晚上行人經過時會很危險。”記者隨後趕到現場看到,塌陷路面位於附近嵩山花園小區的一條進出小路上,坑洞恰好位於水泥路面中間,但塌坑處的路面卻沒有水泥覆蓋。
馬路爲何頻頻上演"步步驚心"?
直接誘因
☞地質出版社地質環境研究所所長雷海英撰文指出,除了地鐵、城市管線工程的施工造成的地面塌陷之外,城市地下水抽吸採汲過度,造成了地下土壤含水層壓力失衡,結合地下及地上建築施工操作造成地層壓力和承載力間的失衡,形成了地面塌陷。
☞地下的各類施工,在有些開挖類施工中,回填土不實是一個原因;在非開挖類施工中,一些施工人員不按規範施工,就會給管道上方的道路留下安全隱患。除了殘留在地層中被抽空的水囊會給路面帶來塌陷危險外,進行降水施工後殘留的降水井也是造成路面塌陷的一個因素。按照施工規範,施工人員應用混凝土將廢棄的降水井進行填埋,以防止地下水順着管壁滲入井內,導致附近的水土失去平衡。但一些施工單位圖省事,只是簡單地對降水井進行加蓋處理,沒進行填埋,一旦井內積聚的水過多,也會造成周邊路面坍塌。
☞地下的熱力管線、自來水管線以及污水管線也是造成路面塌陷的罪魁之一。由於管線受到腐蝕,泄漏的水沖走了土,導致了路面下土層的疏鬆以及地下空洞的形成。“有些4年前剛更換的新管線都被腐蝕得差不多了。”吳寶成說,有時候他們在挖開路面後,發現管道被腐蝕得只殘留了水面下的半截管道,而上半截管道因被水面上方的空氣腐蝕,已經化在了土壤中。
☞極端天氣導致水大排不出去,長期淤積在道路上,就會出現雨水下滲,使得路面下方的土質不密實,進而土壤中的空縫率上升。這就是爲什麼大雨過後,一些路段會出現大坑的原因。
☞其實,地陷是一種地質現象,自然塌陷自不必言。而發生在城市裏的多爲人爲塌陷,由地下水超採、不合理開礦及工程建設等人爲作用導致。深埋地下的供水管網因腐蝕老化、荷載震動等原因發生泄漏,沖刷土壤,導致區域土體失穩,或者設計和施工不合格、建造管材不達標,導致地下管道抗壓不足,路面經不起長時間磨損,都有可能造成地陷悲劇。但因爲平時掩埋在地下,這些問題根本無法察覺,只有出了事故才被發現,爲時已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