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8月31日是傳統民俗祭日——中元節,天津市民政局在大禮堂召開了第八次殯葬改革工作會議,未來三年內天津市殯葬改革工作將堅持以“文明、生態、惠民”爲主線,建立“政府推動、法律法規支撐、規劃引領、政策引導、社會參與”體制,加快建成具有天津特色的現代殯葬體系。

殯葬改革是天津民政工作的突出亮點,也是天津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科學發展的重大舉措和顯著成果。近年來天津市的殯葬改革工作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一是着力建設惠民殯葬,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喪葬補貼政策,全面覆蓋城市無收入羣體、困難羣體和農村居民。二是着力提高火化水平,在全國率先實現全面火化並強化目標管理,火化率連續多年保持99%以上。三是着力推進喪俗改革,在全國率先倡導文明節儉辦喪事的新風尚,將文明祭掃納入城市管理的重要內容,列爲政府工作的考覈目標,把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四是在全國率先制定殯葬服務設施、設置規劃,將殯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市政府出臺的民政服務設施發展佈局規劃,爲加快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和推進殯葬事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和保障。五是着力強化服務監管,在全國率先出臺公墓管理、經營性公墓後期管理、喪葬祭奠管理等政策制度,聯合多部門依法整治殯葬市場,建大殯葬管理力度,殯葬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第七次殯葬改革工作會議以來,天津市建立了全國首個公益性網絡祭掃平臺“津祭網”,免費提供網上祭掃服務,支持400萬人同時網上祭掃,點擊率超過40萬次。堅持規範先行、疏堵結合、羣防羣力,劃定470條禁燒道路,指定3066個焚燒點,組織機關幹部、青年團員、社區志願者7.5萬餘人次勸阻疏導,制止燒紙行爲3.6萬次。此外還打造了“海之眠”等一系列體現天津地域特點的生態葬法,舉辦骨灰海葬59次,骨灰灑海3335具,較上個三年提高55.5%。
未來三年,天津市將進一步細化殯葬專項規劃和區縣建設規劃,力爭到2014年底,完成全市所有殯儀館改革提升工程;建成市級殯儀服務中心3個、區級殯儀服務中心8個;完成公益性骨灰堂建設總任務的三分之一;創建3個全國殯葬改革示範單位,初步建立城鄉一體、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管理科學、服務規範的殯葬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
天津市還將“優化殯葬服務、推行綠色殯葬、培養殯葬文化”納入了未來三年殯葬改革的工作計劃。天津市將按照民政部《殯葬服務術語》等7項服務標準,加快出臺殯儀接待、遺體保存、告別、火化、骨灰寄存、撒海等殯葬服務地方規範及政府定價,選擇性殯葬服務政府指導價,殯葬用品市場調節價。經營性公墓不再批建,控制總體規模,倡導小型墓、藝術墓,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推進公益性骨灰堂建設,建設以公益性骨灰堂爲主體、公益性墓地爲補充的骨灰安放格局。(記者趙首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