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能用一種藥解決問題,就決不用兩種;能用便宜的藥,就決不用貴的。”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內科主任侯凡凡教授從醫40多年來的準則。
侯凡凡是我國著名的腎臟病專家。“2008年全國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12萬人,透析醫療費用96億元人民幣。同時,還有90%需要透析人羣,由於經濟原因未能接受治療。如果要讓所有尿毒症患者接受透析,將耗掉國家衛生總支出的一半!延緩尿毒症的發生,那對社會和患者是多大的福音!”侯凡凡說。
慢性腎臟病是由糖尿病、高血壓、腎小球腎炎等各種原因所致的一組常見慢性疾病羣,此病最終後果是發展至終末期腎衰竭(即尿毒症)。尿毒症患者可依賴透析或腎移植存活,但耗費鉅額醫療資源。
40多年的從醫路,侯凡凡對一對夫妻記憶猶新。“第一次來就診時就已經確定丈夫爲腎衰竭,除了透析別無他法,費用是每年六七萬元。聽到診斷結果,這對夫妻跪在地上放聲大哭,問我有沒有辦法拖一拖,因爲還有幾年孩子就上大學了,等孩子考上大學,就算死了也沒有關係。”患者絕望的眼神深深刺痛了侯凡凡的心,她問自己:“身爲醫生,我們能爲病人做些什麼呢?”
晚期腎臟病防治的臨牀研究並不輕鬆,需要對大批病人進行多年跟蹤隨訪。爲獲得可靠結論,侯凡凡和她的團隊堅持“十年磨一劍”。爲及時獲得信息並保證受試患者安全,他們把家庭電話、手機號、QQ號都公佈給患者,以保證24小時迴應受試患者的問題和需求。有時,夜裏兩三點侯凡凡都會接到病人的電話,這雖對她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可她從沒有怨言。
侯凡凡領導的團隊通過爲期5年的雙盲、隨機對照臨牀研究,首次證實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顯著降低晚期慢性腎臟病發展至尿毒症的風險,使腎臟病發展至尿毒症的時間延緩1倍以上。這項由中國內地學者獨立完成的臨牀研究成果發表於醫學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鑑於該文的重要價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配發社論,稱該研究“改變了晚期慢性腎臟病禁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RASI)的傳統理念,是改變我們對慢性腎臟病治療策略的時候了”。
侯凡凡及其團隊再接再厲,進一步通過臨牀研究證實了抗蛋白尿治療能改善慢性腎臟病的預後;並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臨牀隊列和實驗研究,爲防治慢性腎臟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心血管併發症提供了證據。
目前,侯凡凡的最大心願就是希望能有更多時間投身於臨牀實踐與科研,能將延緩尿毒症的發生及防止慢性腎臟病併發症的課題研究繼續深入,從而改善慢性腎臟病的預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社會與患者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