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89歲的耄耋張靜良,耳不聾眼不花,聊起天來思路清晰,口中的新潮詞彙層出不窮。從2001年起,他開始參與低碳騎行運動,並一直堅持至今,北至漠河,南至四川,他的騎行範圍遍佈大半個中國。昨天記者見到他時,他笑呵呵地說,騎行是我心態年輕的原因,更是我長壽的祕訣。
77歲開始爲健康騎行
在採訪中記者得知,張靜良生於1923年,年輕時參加河北省勝芳遊擊支隊,參與過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他服從組織需要多次變換工作角色,並於上世紀80年代末從河西區環衛局離休。提起自己參與低碳騎行的契機,張靜良老人告訴記者,“1985年時因椎管狹窄和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影響正常行走,在醫院住了一年多接受治療也不見好轉,我覺得再在牀上躺着也沒用,就忍痛再運動起來,病情稍見好轉。後來,我經常看到有老人開展騎行運動,覺得這項運動挺好,腿腳身體都能動起來,還不是特別激烈,就在77歲那年參與到騎行運動中。每天最多時能騎八九個小時。2003年6月時和隊伍一起騎車到漠河看極晝,後來還騎車南下四川會戰友,身體也越來越好,腰腿疼病也很少再犯。”
88歲加入耄耋騎行隊
因爲身體原因,張靜良也曾一度退出騎行隊。“人上歲數,難免有病,2010年時我因心肌缺血、不完全心梗,導致昏迷住院,出院後在老伴和子女的勸告下,想要退出騎行隊。”張大爺告訴記者,“但在家靜養了沒幾天,就感覺實在是難受,已經習慣了運動,停下來反倒不適應。正好那時騎行隊還有不少和我一樣‘老驥伏櫪’的高齡老同志,想要繼續騎行運動,隊裏就在去年幫我們成立了耄耋騎行隊。遠處不能去了,我們就在市區及周邊騎行運動。2011年《今晚報》評出的十佳騎行風景線,市區線路我們騎了個遍。”
張大爺告訴記者,人漸衰老、體能下降是自然規律,任何人都不能違背,但生命在於運動,老年人還是應該運動起來,運動不僅能收穫健康,還能收穫快樂。“就拿我們耄耋騎行隊來說,也許我們比不了年齡60多歲的‘年輕’騎友,但可以適當調整運動方式,在路線選擇上多做些文章,避開主幹路、車多及有立交橋的道路路段,減輕心臟負荷。現在我們耄耋騎行隊的活動基地在天津灣和梅江風景區。”
張靜良一邊說,一邊指着身旁的自行車說,“這是我新買的摺疊變速車,騎起來特別輕快,只要身體允許,我還會繼續堅持運動健身,低碳騎行,就是我的長壽祕訣。”本報記者劉 超實習生馬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