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55歲的張慧萍是《今晚報》的忠實讀者,自從2011年本報評選推出“津城十佳騎行風景線”後,她便騎着自行車,開始低碳之旅,騎行了全部十條線路。她不僅飽覽了津城美景,更收穫了健康,成爲“低碳健康騎行達人”。
每天3小時,騎行20公里
採訪中記者得知,張慧萍的身體自幼就不是很好,年少時的軟骨病更是曾讓她在牀上癱瘓了一年多的時間。後來儘管康復了,但卻落下了腿疼的毛病。50歲後,她開始飽受更年期綜合徵之苦,盜汗、心肌缺血等隨之而來。
“《今晚報》開始推選津城十佳騎行風景線,我覺着騎自行車健身的方式不錯,就開始自己嘗試,先從近處中心城區的線路開始騎起,身體適應運動強度後,開始逐漸加大運動量,嘗試騎車奔赴近郊和更遠的郊區縣。”張慧萍說,給她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薊縣山區自然風光騎行線路,雖說路途稍遠,但身邊就是茂密的森林,對久居城市的騎行愛好者而言,在那裏還能享受到親近自然的快樂。
張慧萍告訴記者,將近一年的低碳騎行,讓她的身體狀況逐步改善,如今,不但更年期症狀消失了,跟隨自己50多年的腿疼病也極少再犯。“現在,只要天氣晴好,我就騎車出去鍛鍊,每天至少3小時,騎行20公里。連愛人也在我的影響下開始騎行運動。”
800幅照片記錄旅程
“除了收穫健康,低碳騎行還愉悅了我的身心。”在採訪中,張慧萍從書架上拿出6個大活頁夾,裏面裝滿了在騎遊“津城十佳騎行風景線”過程中拍下的照片,累計有將近800張。她將從中選出100個景點,推薦給今年的活動。
“十條風景線,累計長度有115.5公里,但算上我從家出發往返的距離,里程就要超過500公里。”張慧萍告訴記者,她現在已把十條騎行風景線騎過兩遍。“第一遍騎行時,主要是體驗,我列出了線路清單,標明起點終點,並邀請近百位路人和30餘家沿途單位簽字蓋章留念。騎行過程中,我用相機記錄沿途的美景,海河風光、市容新貌等元素全部收入其中。”
“第二次騎行十條風景線,我降低了騎行的速度,更注重深度觀察,瞭解沿途的建築文化。”在採訪中,張慧萍告訴記者,通過低碳騎行,她對津城的歷史和近年來市容環境的提升有了全新認識,感到驕傲和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