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日,四川在線發佈調查報道,指出“黃金大米”事件涉事人,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蔭士安(現已因“黃金大米”事件被停職調查)、“黃金大米”事件美方學者湯廣文和另兩位中國研究人員(汪之頊和趙顯峯),在此前的研究工作中涉嫌挑戰科研誠信“一稿多發”,分別將同樣的研究結果發表於2003年的中文期刊《衛生研究》和2004年的英文期刊《英國營養學雜誌》上。在進行該報道的同時,四川在線記者也曾嘗試與涉事的兩家雜誌編輯部進行聯繫,希望瞭解此事。今日《英國營養學雜誌》的出版方給記者回信,表示將啓動對該事件的調查程序,而到記者發稿時爲止,《衛生研究》的出版方仍無迴應。
記者致信英方雜誌編輯部,希望瞭解情況
在這封給《英國營養學雜誌》編輯部的電子郵件中,四川在線記者將上述“一稿多發”的情況告知了雜誌方,並稱“鑑於《英國營養學雜誌》是該項研究較晚發表的一方,《英國營養學雜誌》很可能已經成爲重複發表行爲的受害者,相關編輯和審稿人所耗費的精力也沒有得到相關作者應有的尊重”,並附上了《衛生研究》論文(該論文爲中文文章,但附有英文標題和摘要,文中不少圖表也以英文呈現),以便編輯部查證。記者進一步詢問了編輯部是否對該事件知情,以及對於該事件將採取何種處理方式。
英文論文出版方迴應:將啓動調查程序
今日,《英國營養學雜誌》的出版方,劍橋大學出版社雜誌出版集團負責商務和特別項目的編輯Sarah Maddox女士給四川在線記者回復郵件。在郵件中Sarah Maddox女士表示感謝記者將此事告知出版方,“我們將啓動對該事件的調查程序”。
《英國營養學雜誌》明確反對“一稿多發”
就《英國營養學雜誌》對“一稿多投”和“一稿多發”行爲的態度,四川在線記者做了進一步的查證。在該雜誌給投稿者的指南中,記者發現其明確表示不能接受“一稿多投”和“一稿多發”的行爲:“伴隨投遞的手稿還需提交一份聲明,承諾遵守本雜誌對手稿審閱及出版所制定的相關條件。該聲明必須確認投遞的手稿內容爲原創的研究結果,從未在此前被髮表過,並保證當前沒有提交給其它刊物審閱,如果被《英國營養學雜誌》接受並發表,未經英國營養學會書面允許,不得用相同形式以任何語言在其它刊物上發表。”
中方反應:雜誌社及主辦方仍無迴應
四川在線記者今日電話聯繫了《衛生研究》雜誌編輯部,表達了希望瞭解雜誌方對“一稿多發”事件的態度,但該雜誌的工作人員稱“我們的工作很忙,沒有什麼可說的”並建議記者與雜誌的主辦方中國疾控中心聯繫。
記者隨後撥打了中國疾控中心負責宣傳事務部門的電話,再次詢問此事(記者最近幾日曾多次以電話和電子郵件的形式聯繫中國疾控中心,希望瞭解“黃金大米”事件和“一稿多發”事件的情況),但仍未得到實質性的迴應。接電話的工作人員只是表示“已經將你們的郵件轉交相關領導,等領導瞭解情況後會與你們聯繫”。
嘗試採訪“一稿多發”另一當事人未果
在涉及本次“一稿多發”事件的當事人中,除了來自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的兩名研究員蔭士安和趙顯峯外,還有一名是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時任青島大學醫學院醫學營養所的副教授汪之頊。經記者通過網絡查證,汪之頊已於2009年改換了工作單位,現在南京醫科大學工作,任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副主任,教授。汪之頊現在的職務還包括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祕書長。
記者曾多次嘗試撥打汪之頊先後工作過的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該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青島大學醫學院的電話,希望就此事件瞭解以上機構的態度和看法,但上述單位的電話始終無人接聽,因此記者無法完成採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