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爲凱旋路環衛工免費提供早餐或午餐”,這是重慶市渝中區凱旋路“老三面莊”打出的招牌。只要有身着橘黃色工作服的環衛工來此吃麪,老闆總是兌現承諾免單。
經由網絡傳播,這一善舉很快引發了網友的關注。許多網民紛紛稱讚這家面莊“很有愛”,同時也有人提醒,關愛環衛工不能只是“個人行動”。
面莊善舉
今年58歲的高舉來自重慶市潼南縣,家有兄弟姐妹9個,他排行老三,所以面莊取名爲“老三面莊”。
1998年,高舉進城打工前,一直在鄉下務農。剛到重慶的幾年,他在工廠、工地幫工,2005年才接手哥哥的茶樓。
茶樓內的一塊門面,多年來一直出租當倉庫,近期合同到期,高舉便開起了面莊。而從開業的第一天起,他便在門外懸掛起“爲凱旋路環衛工免費提供早餐或午餐”的招牌。
“我早想這麼做了。”高舉告訴記者,自己長期居住在凱旋路一帶,有時茶樓凌晨3點多才打烊,他能看見環衛工在昏暗的路燈下打掃。有的環衛工凌晨4點就開工,來不及在家裏吃早飯,在外面吃飯又太貴,時常忍飢挨餓到中午換班再回家吃飯。
他決心爲這些環衛工做點什麼。
於是,自從“老三面莊”開業,每天清晨7點,環衛工第一遍清掃完路面時,高舉就會敞開大門招呼環衛工免費吃早飯。
“對普通人來說,一碗麪也許只是一包煙錢,但很多環衛工卻不捨得花這個錢。”高舉表示,他很歡迎凱旋路一帶的環衛工來店裏免費吃麪。只要大家吃得開心,他會一直堅持下去。
呼喚理解
10月7日晚上,網友“李-禮”在路過凱旋路時,偶然看見了“老三面莊”那塊溫暖的招牌。
走出數十米之後,“李-禮”折了回來,拍下了這些溫暖人心的字,併發到了微博上。“老三面莊”的善舉,迅速在網上傳播開來。
許多網民紛紛稱讚這一善舉“讓冬日暖陽照到環衛工身上”,但也有人提醒,關愛環衛工不應該只是“個人行動”。記者採訪到的一些環衛工,也對此持同樣看法。
10月12日,在“老三面莊”附近,正打掃路面的凱旋路環衛工人楊朝華,說起高舉的善舉時非常激動:“好心人還是不少的。像這樣的關心,這樣的幫助,讓我們心中很溫暖。”但她和她的同伴都認爲,如今的社會上,還是有不少人不理解環衛工,甚至歧視環衛工。
在重慶市的另一端——南橋寺盤溪五支路路口掃大街的鐘貴英,感慨“真能理解環衛工的人太少了”。“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我們每天都得工作13個小時以上,連國慶長假都沒法休息。我們這麼辛苦地勞動,可還是有很多人看不起環衛工。”
在一些環衛工看來,改變“歧視環衛工”的風氣,不僅需要個人善舉,更需要有關部門的切實行動。
路仍漫長
爲了尊重、愛護環衛工,重慶市沙坪壩區最近啓動了“環衛愛心驛站”服務活動,首批34個“環衛愛心驛站”將爲環衛工提供入廁、飲水、飯菜加熱、防暑降溫藥品等服務。
記者在沙坪壩區童家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到,設立在這裏的“環衛愛心驛站”寬敞明亮,除了飲水機、微波爐外,環衛工還能享受到衛生服務中心裏的空調。休息區內放置有醫藥保健箱,箱內配備有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藥品。
“這真是我們的臨時家園,我再也不愁下雨時找不到躲雨的地方了。”負責清掃保潔磁器口地段的環衛工李碧君告訴記者,以前她每天中午都要步行一個小時回家做飯,如今有了“環衛愛心驛站”,她不僅可以在這裏休息,還可以把飯菜帶過來加熱,很方便。
有關負責人表示,要把“環衛愛心驛站”當成民心工程好好發展下去,未來將會進一步動員轄區內的醫院、商場、銀行等社會單位和機關部門參與到活動中來。
但該負責人同時也坦陳,“環衛愛心驛站”僅僅是開始,要形成全社會關注環衛工的氛圍,路還非常漫長。(記者李國實習生史恩)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