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爲了一個座位引發一場“血案”,怎麼看都不值,這種事卻真實的發生着:上海軌交車廂內的持械傷人案,廣州地鐵老人與小夥子血灑車廂。
搶座只是一個微小的社會現象,它卻反照着想通過低成本方式佔有資源獲取安全感,通過各種佔有來填滿各種慾望的深坑的本能。
“搶”的不僅是座位
明明人人都有座,搶座仍成習慣行爲:國慶期間一條微博稱,從新加坡到民丹島要坐渡輪,乘客八成以上是國內來的同胞。閘門一開,大家爭搶着涌向甲板。被裹挾在人羣中兩位老外對此驚訝不已:“這船難道不會等我們嗎?”“不是人人都有座位嗎?”手裏握着船票的爭先恐後的中國人,到底怕錯過什麼呢?
其實被“搶”的不只是座位,“搶”股票、“搶”房子、“搶”財富,“搶”贈品,“搶”緊俏商品、名牌學校入學指標……我們的生活似乎離不開“搶”。
相應服務需要完善
在中國,龐大的人口對各種物質資源和公務服務資源形成了壓力。如果完全遵守秩序和規則,站上幾個小時可能也上不了一趟地鐵或公交車。
據去年的一篇報道,中國公安大學團河校園及周邊百姓要想坐上地鐵大興線實在是太難了。因爲門前只有一條954路公交車能到地鐵站,而954路車太少,等一個小時來一趟車是常事。“如果你沒趕上晚高峯5點多那趟車,就只能等7點半的末班車了!”
隨着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節奏都在加快,但相應的很多城市建設、交通容量擴充、公務服務功能健全等方面,還有待完善。
“搶”是怕被擠出圈子
中國人自覺不自覺地養成了一些“唯恐慢一步就搶不到”的習慣,加之,經濟高速增長後,人們的心理狀態十分急躁,併產生一種爭強好勝的意識,一切都要趁早,出名、賺錢、買房子……
今天的中國人確實有活在當下,一年過完一生的氣概——唯恐落伍、掉隊、被擠出圈子的“搶座位”心態大行其道。眼下“拼搶”最厲害的要數子女教育。一些大城市知名中小學的入學資格都成了家長競爭的目標,甚至幼兒園錄取也要進行面試。
在生活中,看似再微不足道的事也都是“搶了再說”。在這樣的環境裏“競爭”,人們只能硬生生地放下所有是非感、價值觀,因爲不搶就得不到。其實,每一個國家多少都會出現“搶”的現象,但爲了搶而不顧社會秩序,不顧是否傷害他人權益,纔是最大的問題,最令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