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到放學時間,小學門口便會上演“中國式接孩子”,家長們早早就在翹首以待,擁堵了交通。孩子不小了,爲什麼還要來接?面對記者的提問,徐女士表情有些誇張,她感覺這問得有些莫名奇妙——“你看到有哪個小孩不用接的?”與之相對照,在國外多數地方的小學門前,幾乎不可能看到這樣的景象。(10月21日荊楚網)
接送孩子上學,這對於中國的家長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了。試問每個在城市生活工作的中國家長,哪個沒接送過孩子上學放學呢。如果要問爲什麼接送,其實答案也非常簡單:爲了安全。這裏所說的安全,包括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很多家長之所以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是因爲居住地離孩子上學的地方太遠,如果交通工具不發達,孩子只能是家長接送,不然每天遲到對孩子來說,可能就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因爲老師可不會天天聽孩子解釋爲什麼遲到了。
國外的學校爲啥沒有家長接送孩子一說呢,筆者覺得首先是國外的學校在孩子的安全教育方面做足了功課,不僅僅是校車普及率高,司機駕駛素質好,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於校車安全的重視幾乎放在了所有交通工具出行的首位。筆者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國外校車在一個岔路口接送學生的視頻:校車一停下,丁字路口三個方向所有的社會車輛全部都停下,一直等所有的小學生都上了車,校車開走後,社會車輛才緩緩發動……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在中國開車的真實感受,假設我們的校車也是在一個丁字路口停車接孩子上車,讓所有方向的社會車輛都自覺停車禮讓校車,這估計很難。所以對校車地位和安全的重視,還是得靠全社會公衆素質的提高和對校車安全立法的保障來推進。
其次是國內的社會治安狀況還不足以讓大家把孩子可以放心的放到大馬路上讓他們自己回家,因爲現實生活中不時耳聞的拐賣案件甚至是明搶的刑事案件會讓每個家長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未雨綢繆,提前用自己的精心呵護給孩子的安全圍上一道安全籬笆,所以,即使再辛苦,每天的接送,還是要堅持。
還有一點就是上文中所說的,因爲教育資源的不集中,很多孩子上學都需要扎堆,好的學校更是一個名額都難求,捨近求遠的上學,更多的是因爲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勻,所以很多家長寧願犧牲距離,來換取資源上的滿足,這種無奈,也是造成“中國式接送”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式接送”的背後原因,其實是最明顯的,也是最好發現的,如何解決這種困境,我們的相關部門卻喊了好多年了,但一直成效不明顯,爲什麼?難道也是因爲“中國式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