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印度有近半人口在露天排便,很多印度媒體指出,政府必須致力於消除這一陋習。近日,印度西部的拉賈斯坦邦大力修建公廁,爲鼓勵人們使用公廁,地方政府想出新招,僱用配備有鼓和口哨的志願者巡街,發現隨地大小便者就當場敲鼓吹哨讓其難看。
《印度時報》5日報道稱,拉賈斯坦邦瓊丘努地區最近已批准建造約1萬個廁所,每個廁所耗資約9000印度盧比(約合1028元人民幣)。瓊丘努地區委員會主席拉姆尼瓦斯·賈特稱,爲提升不在公共場所便溺的意識,才催生打鼓和吹哨的想法。報道稱,受僱的志願者只能領取很少的報酬,發現隨地大小便者,他們會站在後面敲鼓吹哨,讓這些人無地自容。爲增加“涉案人”的羞愧感,他們的名字還會在公共廣播中播放出來。
拉賈斯坦邦這一舉措出臺後,民衆反應不一。有人認爲,這個想法很好,印度早該有公廁了。來自該邦的一名網民高聲疾呼:“這不好!這是限制自由。先把廁所建好,否則,沒有人會在意敲鼓鳴哨,人們會轉身朝着吹口哨的人撒尿。”另外一網民“哈克烏”評價該舉措是“典型的印度文化”的產物,“印度人露天解手不是因爲他們天生就髒,而是沒有方便的公廁。解決的辦法是修建足夠的公廁,但這很困難!最簡單的方法只能是懲罰受害者。”
在印度,露天排便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涉及健康、衛生、女性權利以及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之間的衝突。婦女通常拒絕白天前往戶外便坑,以保持她們的端莊形象,所以她們只能在夜間或凌晨前去大小便。在印度農村赤腳走路很危險,因爲村民們每天都會在戶外排便,這很容易傳播疾病。
記者來印度後很不習慣隨處可見印度人露天解手,農村也就罷了,連在大城市也一樣。這幾年來,廁所問題也一直成爲印度社會輿論中的一個熱點。印度中央政府農村發展部長杰倫·蘭密施發起過“沒有廁所就沒有新娘”的運動,號召姑娘們如果發現新郎家沒有廁所就不結婚。
據記者觀察,隨地大小便的行爲在印度普遍主要還是基礎設施跟不上,沒有修建足夠的廁所,即使修好的廁所,沖水系統也可能會有問題,導致很多廁所無法使用。另外,隨地排便已經成爲印度人的傳統,大多數人對此根本沒有羞恥感,因此需要做很多努力才能改變這種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