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11月2日,在首次落戶津城的2012年全國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上,天津大學建工學院28歲青年教師杜尊峯和天大學子一起走上了考場。從研究生到留校任教這五年來,鑽研於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杜尊峯已經獲得了17項專利授權,成爲人們眼中名副其實的“專利達人”。但杜尊峯告訴記者,除了擁有“好點子”,科研工作者當務之急還需提高專利保護意識。
2007年,在天大建工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攻讀研二的杜尊峯第一次接觸到專利發明。當時,杜尊峯等人承接了一個船舶故障診斷信息化的課題,此前國內從來沒有類似的信息化系統建設,船舶故障維修也主要依靠純經驗性的人工操作。於是,杜尊峯在導師的指導下向國家知識產權部門申報了專利,“第一次卻失敗了,回覆上寫着‘不屬於知識產權保護的範圍’。”碰了壁的杜尊峯意識到自己第一次申報專利卻並未搞懂“專利是什麼”,寫的材料更像是論文。由於船舶故障診斷是一個很龐大的系統,在專利審查員的幫助下,杜尊峯化整爲零,將整個船舶細化爲船體結構、推進系統、操縱系統等5大系統以及下屬子設備,各個擊破申請專利,這樣也使得保護對象、保護重點和技術體現都更加明晰。果然,從2008年開始,該系統的十餘項專利陸續獲得授權,與中海油、新港船廠合作,並在多用途運輸民船上得以使用。
2010年博士生畢業後,杜尊峯留校擔任教學和科研工作,又一頭扎進深海石油開發這一重大能源專項領域。從2007年至今,杜尊峯共申請了30餘項專利,授權17項,其中除兩項爲實用新型外其餘均爲發明專利,工作後授權的6項專利均本人是第一申請人,其中還有一項研究被本市推薦到國家專利戰略工程中。(首席記者邵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