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對於亟待快速做大電子信息產業總量的海南而言,政策的導向和鼓勵扶持作用不言自明。
“促進海南智慧產業發展,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又要通過政策的發力來達成。”就省政府出臺的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電子信息製造業發展的新政,省工信廳副廳長王靜今天解析道:“較之以往政策,新政在園區配套、產業培育、人才、市場等方面都加大了扶持力度。”
“新政將對海南信息產業發展起到加速催化作用。”海南生態軟件園投資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東風認爲。
新政出臺的背後考量
早在1997年,海南根據島嶼經濟特色制訂了發展信息產業的規劃。1999年,海南省又深化《信息智能島規劃框架》。2007年6月,省政府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共同簽署發展軟件產業協議,確定發展軟件和電子信息產業以作爲支持海南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次年,省政府下發鼓勵軟件產業和電子信息製造業發展政策的通知。
政策“組合拳”對海南省信息產業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2008年海南生態軟件園開始選址,次年動工興建,2010年開園,當年實現產值13.8億元,去年這一數字爲33.9億元,今年有望突破60億元。”王靜說:“2007年海南信息產業產值65億元,去年達165億元,今年力爭突破200億元,最近五年,海南信息產業產值增速超過其他任何一個產業,這其中,2008年出臺的政策功不可沒。”
時過境遷。較之國內發達省市,海南省業已出臺的政策對IT企業的吸引力逐步遞減。
作爲新政的執筆人,省工信廳信息產業處處長稅軍說,2008年發佈的政策總體優惠程度處於當時全國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個人所得稅獎勵處於全國領先水平。隨着近年來各地加大對信息產業發展推進力度,政策優惠程度不斷提高,舊政策的吸引力和比較優勢已顯不足,有必要出臺更管用的新政,保持海南省政策處於國內較領先水平,支撐海南省信息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壯大。
政策設計向大企業傾斜
通讀新政,不難發現其在政策設計上,突出了對引進規模型企業和知名企業的傾斜。
“海南省電子信息製造業規模小,近幾年新項目少,加大扶持電子信息製造業和先進製造業是快速做大信息產業總量的有效途徑。”稅軍認爲。
此外,新政規定財稅獎勵政策與企業新增貢獻掛鉤,不增加財政負擔。更重要的是,針對產業發展出現的實際問題,提出了園區配套環境、市場環境、人才培養、扶持電子信息製造業等政策措施。
對此,王靜分析道,從發展的角度上看,海南不少產業園區配套建設嚴重滯後,而原有的政策對園區配套扶持力度比較弱;其次,海南信息產業發展儘管速度很快,但產業體量還不夠大,有必要對那些投資力度強、產值貢獻大的企業給予扶持;再次,前幾年國家對21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但因爲海南達不到政策標準,沒被列入示範城市,導致海南在吸引跨國企業投資方面居於劣勢,新政出臺有助於縮小政策差距。
“參與和分享海南省信息化項目是海南省吸引企業落戶的有效手段,也是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的重要支撐。”稅軍說,目前海南省信息化市場與信息產業發展沒有互動,省直及市縣政府部門的信息化項目大量被未在海南落地的企業承接,既對產業發展貢獻不大,又帶來系統後續運行維護困難等問題。海南省急需統籌政府信息化項目,形成產業與市場相互協調支撐局面。
張東風說,新政提出扶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可促進信息產業集羣發展;針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資金、人才、市場等關鍵環節,提出了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同時巧用財稅增量獎勵,這將進一步增強企業立足海南發展的信心。
借力新政加速發展
事實上,在政策的發力下,近五年來海南信息產業總量不斷擴大,去年全省信息產業產值同比增長67.59%;惠普、IBM、東軟、浪潮、飛利浦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IT企業紛紛落戶海南省;除卻海南生態軟件園,三亞創意產業園、陵水清水灣國際信息產業園建設正加快推進。預計“十二五”末全省信息產業產值達500億元。
對於省政府近日出臺扶持智慧產業發展的新政,不少IT企業紛紛視之爲一大利好。
目前海南IT企業總數超1200家,經國家主管部門認定的軟件企業達100多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近200個。“新政加大了對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的扶持力度,有助於吸引更多企業落戶。”田新生建議,除卻吸引大企業前來投資,海南也應當要注重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努力形成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協調配套發展的良好局面。
張東風說,新政對股權投資基金給出了扶持政策,這對發展高端金融業,吸引國內外各類資金進入信息產業領域,扶持孵化創新型項目,推動本地企業做大做強具有重要作用。(記者樑振君)
(來源: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