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內掀起新一輪"反腐風暴"”。繼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由於內部腐敗案被解職後,俄羅斯本週再次爆出兩起大案:負責“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研製的俄航天系統公司總經理被查出非法挪用65億盧布(1美元約合31盧布)資金;曾負責亞太經合組織峯會場館建設的彼爾姆邊疆區主席也被逮捕。不少俄國內媒體對此歡呼,這次被認定爲普京親自發起的行動也讓他的民意支持率大幅回升。這不是俄羅斯近年第一次反腐行動,令不少人震動的是,普京這次竟然對“自己人”下手。但也有媒體質疑普京只是出於自己的政治“私心”才如此做的。一名常駐莫斯科的外國媒體人士稱,從俄老百姓的感受看,他們對一切形式、目的、手段的“反腐”持歡迎態度,但對眼下這場“風暴”的最終強度和烈度,仍抱走着看的心態,畢竟腐敗在俄羅斯或其他衆多發展中國家都是一個頑疾。
多起驚天巨案震動俄官場
近半個多月來,俄羅斯不少政府官員陷入一片惶恐之中,因爲近來多起驚天巨案陸續被曝光,一系列官員被逮捕或被查處。俄新網20日報道,前地區發展部副部長、剛剛擔任彼爾姆邊疆區政府主席的帕諾夫被內務部逮捕。他涉嫌在亞太經合組織峯會場館建設中以權謀私,操控競標,從而侵吞聯邦預算撥款,其總額達到9330萬盧布。19日,俄羅斯航天署署長波波夫金宣佈,解除負責“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俄航天系統公司總經理烏爾利契奇的職務,原因是該公司非法挪用65億盧布資金。此前,俄總統普京解除了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的職務,緣由是國防部將其擁有的十多處地產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給私人公司。這些交易給國家造成了30億盧布以上的損失。
這次反腐風暴立即成爲俄羅斯官場內外議論的中心議題,但人們的意見分成兩極,官方媒體把這些行動稱爲俄羅斯的勝利。俄新網20日稱,這樣大規模的反腐行動,毫無疑問受到總統普京的肯定,或者就是由他本人發起的。許多網民歡呼俄反腐“敢於打老虎”。全俄輿論調查中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普京的民意支持率大約爲45%至50%,而1至8月普京的支持率曾從44%跌至37%。該中心調查報告分析稱,普京近來對多名高官的處分和反腐敗行動使民衆對政府的信任度大幅上升。
不過,俄國內也有許多分析對反腐行動今後的發展表示悲觀,謝爾久科夫即將“再就業”的傳言加劇了爭議。俄羅斯政治技術中心主席布寧稱,大規模的反腐行動不會到來,因爲大規模行動將傷害整個精英階層,而政府內部已經沒有替代現有成員的人才儲備了,普京也不會挑選他不信任的人進入政府,所以反腐只會在保留現有系統和主要人員的情況下進行。就連俄總統辦公廳主任伊萬諾夫在接受俄電視臺“第一頻道”採訪時也感嘆:“我經常聽到一些民衆這樣說:"算了吧,您可以抓幾個人、判幾個人。他們是偷東西了,但他們偷的所有東西都轉到了妻子、子女和孫輩的名下。因此,那些獨棟的小洋樓原來屬於誰,以後還屬於誰。"在我個人看來,這些牢騷有些部分是真實的。”不過,伊萬諾夫強調:“這是我作爲一個普通公民的個人看法,而不是作爲總統辦公廳主任的看法。”
“俄反腐運動能走多遠?”
“俄羅斯反腐運動能走多遠?”這次俄反腐行動,不僅是俄國內爭論的焦點,西方媒體也出人意料地“熱心”。美國彭博社稱,普京高調反腐,並不惜拿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等自己的親信開刀,一方面是震驚於這些人在貪腐方面走得太遠,如俄航天系統公司總經理涉嫌挪用的金額相當於國家撥款的1/3;還有涉及APEC峯會場館建設這樣重大活動的貪腐,不但有損俄國際形象,而且腐蝕着俄權力結構。另一方面,自去年開始的、聲勢浩大的反普京運動,正是打着反腐的旗號興起的,代表人物納瓦爾尼最初正是以反腐博客作者的身份登上政治舞臺的,如果不主動反腐,普京的執政地位就將岌岌可危。
《華盛頓郵報》稱,普京的反腐帶有強烈政治色彩,即雖然力度很大,觸及的階層也很高,但基本停留在“政府反腐”層面,民間和互聯網上的反腐呼聲非但未成爲正面的積極的助力,反倒繼續成爲政府控制、提防的對象。
德國《明鏡》週刊以“普京的反腐敗運動”爲題稱,與以前幾次反腐行動不同,普京這次對準以前的追隨者。這是普京對腐敗的正面突擊,很多人幾乎無法掩飾自己的驚訝。但如果腐敗不被打擊,沒有人能知道俄羅斯真正的未來,不過打擊腐敗的路很艱難。
對於質疑,俄總統新聞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普京總統一直強調反腐鬥爭是其工作的優先方向,無論是在他上個總統任期還是在他當總理時。這個工作還將繼續下去,我們不應該懷疑。我們的反腐行動是經常性的。反腐鬥爭不是競選活動,而是一項嚴肅的工作。”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問題學者聞一2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俄政府部門的腐敗早已是公開的祕密,不只是某些高官的權力腐敗,還有中下層的羣體腐敗。普京上次結束總統任期時曾說過,他最沒做好的事就是反腐敗問題。聞一認爲,俄羅斯這次展示出強烈的反腐力度,主要是因爲普京的第三次總統任期是在反對派勢力的壯大中開啓的,政治與社會環境和前兩任期時已不能比。反腐成爲反對派的攻擊利器,並導致社會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構成普京面臨的最大挑戰,他不得不有所動作。
俄反腐風暴一年又一年
從普京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到梅德韋傑夫任總統,再到普京重登總統寶座,俄羅斯反腐敗的措施一直不斷。2006年普京曾經幾次撤換貪污腐敗的官員,創下一天撤掉17名腐敗官員的紀錄;2007年年初,普京曾經責令出臺一個反腐標準計劃;2008年12月,梅德韋傑夫簽署並批准俄羅斯《反腐敗法》,規定國家公務員及其配偶、子女必須向稅務機關提交收入和財產等信息;2009年起俄羅斯總統和政府網站公佈普京和梅德韋傑夫等政要個人和家庭財產的狀況;2010年有6000多名俄羅斯官員因爲隱瞞真實收入受到了紀律處分;2011年有近3000名官員因爲腐敗被免職。但腐敗似乎仍然無處不在。俄反貪污組織2011年底的調查報告顯示,俄官員貪腐金額總數已經佔到整個國家GDP的50%。
在俄羅斯,腐敗確實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由於俄羅斯官僚氣息濃厚,辦事效率低下,有時候施以小恩小惠是簡化程序的一項“最優選擇”。在俄羅斯,不少外國人前幾年都會經常遇到警察檢查外國人證件時勒索錢財,不過,《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現在由於制度的嚴格以及警察收入的提高,這類現象開始大爲減少。據俄羅斯調查委員會統計,今年前9個月,該部門已調查了3.35萬件腐敗案,其中1.66萬件被列爲刑事案件。值得注意的是,強力部門爲涉案最多的部門。
一名常駐莫斯科的外國媒體人士對《環球時報》說,不論“這是派別鬥爭還是普京的新路線”,老百姓對一切形式、目的、手段的“反腐風暴”都是持歡迎態度的。不過,支持率略有上升不意味着民意的歡騰,多數人對眼下這場“風暴”的最終強度和烈度,是抱着走着看的心態。俄羅斯腐敗問題由來已久,“反腐”是普京從第一任期就打出的旗號,腐敗形成的某種規則已成過渡時期經濟轉型的潤滑劑,對徹底反腐,許多俄羅斯人尚信心不足。
如何讓腐敗不成“頑疾”
事實上,不僅在俄羅斯,腐敗問題在許多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是頑疾。印度近幾年接連爆發英聯邦運動會腐敗案、電信腐敗案、國有金融企業高管受賄等醜聞;今年8月,巴西最高法院開始審理號稱巴西史上規模最大的腐敗案,該案涉及包括前政府部長、議員、商人和銀行家等38名巴西各界重要人士,被媒體稱爲“世紀審判”。
德國國際政治學者胡博爾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對於俄羅斯掀起的一輪輪反腐風暴,外界有不同的看法非常正常,因爲任何反腐行動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他認爲,實際上,腐敗產生的原因相當複雜,除了道德方面的原因外,公務員的福利問題、冗員問題以及行政權力的過分集中,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中存在。對於反腐,除了需要幾代人努力建立更加成熟的法律體系和預防機制外,更重要的是上層的反腐決心和執行力度。
胡博爾說,相比起來,印度“自下而上”的民衆運動很難迅速推動反腐進度,俄羅斯“自上而下”的反腐顯然更有成效。不過,俄羅斯的腐敗不僅“範圍大”,而且程度也深。而且許多貪腐分子都有一張連接西方的腐敗網,他們可以方便地把資金轉移到西方,大大削弱普京反腐風暴的力度。
俄聯邦審計署署長斯捷潘申日前說出讓反腐行動持久下去的動力,他稱,“只要執法機構不面向百姓,我們就什麼也改變不了。政府應當不斷向民衆表明,只要發現腐敗,就會嚴格查處。不能欺騙百姓說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只有這樣才能取信於民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