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段華明
黨的十八大引人注目地強調“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總體佈局是對事物的全面規劃和安排。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線圖,其全方位和統籌性指導意義至深且巨。
總體佈局隨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突破原有框架而日益完善,意味着黨對三大規律認識不斷深化
鄧小平之所以被稱爲總設計師,就因爲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的原創者。鄧小平在1980年代初建立經濟特區時提出要“兩手抓”,即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其現代化構思彰顯政治美學。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命題,大會確定高度文明、高度民主奮鬥目標和大力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構成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社會主義民主的“三位一體”。
五年前的十七大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增加了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將以改善民生爲重點的社會建設提上重要日程,從注重物的增長到尊重人的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在着力解決現代化進程中人與人的關係,爲現代化進程提供穩定的社會架構。
如今十八大“五位一體新佈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更加註重發展的均衡、可持續和以人爲本,強調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這是在着力解決現代化進程中人與自然的關係,使中國走上永續發展道路。這不但會使全國的經濟、社會、環境、民生面貌煥然一新,而且將對世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巨大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經歷了從兩個文明到“三位一體”,再到“四位一體”,又到“五位一體”的演進過程,都是根據實踐與時俱進的結果,爲發展內涵增添了新元素,爲發展品質賦予了新標準,爲發展方式確立了新座標。作爲應對發展新特徵的昇華之舉,總體佈局隨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突破原有框架而日益完善、更加科學,意味着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不斷深化,表明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更加完善,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得到豐富和拓展。
實現總體佈局功能的最大化
“五位一體”總體佈局規劃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線圖。在執行機制上,務必認清“五位一體”的有機性,把握五個構成系統之間的關係及操作路徑,實現總體佈局功能的最大化。
一要把握“五位一體”有機整體。其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五位一體”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總體佈局,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單兵突進。十八大對下一階段工作提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這是全面推進“五位一體”建設的新要求。
二要全面推進五大建設。在經濟建設方面,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增強發展後勁,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政治建設方面,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約束和監督體系,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在文化建設方面,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社會建設方面,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重點,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三要自覺運用科學發展觀。“五位一體”總佈局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要堅持以人爲本的核心立場、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和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從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積極應對新矛盾新問題,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的關係,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努力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作者系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現代化戰略研究所所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