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王曉地“葡萄美酒夜光杯”。新民晚報的副刊夜光杯,每天都斟滿了豔紅的“葡萄美酒”,我吮着,喝着,陶醉了!我是夜光杯的忠實的讀者。
上世紀80年代,我還在安徽工作,就開始自費訂閱新民晚報,至今將近30個年頭了。我是語文教師,讀新民晚報,自然而然就喜歡上了夜光杯,裏面的散文隨筆、作家專欄、序跋精粹乃至今宵燈謎,都吸引着我的眼球。
30年來,夜光杯裏許多文采飛揚、寓意深遠的文章至今仍裝在我心中,讓我遐思,催我奮進。
我讀到的一篇令我心儀的文章是已故老作家茹誌鵑1988年8月30日發表的《讀書不僅僅是樂》。她告訴我,“讀書太樂了”,並感受到了樂之外一種文學的力量,要“從讀書樂中自拔出來,發展到我來試試創造這種力量”。她的話啓迪了我,我不能光陶醉在讀書樂中,我也要拿起筆來寫寫世界。
葉良駿的《留點善意在心中》深深打動了我。人人心中留點善意,愛就會在和諧社會中流淌不息。曹旭的《現在》告訴我,集機會於一身的“現在”,纔是最應該把握的。陳章武的《標點人生》,也頗有哲理:人生的逗號、句號相輔相成,只有交替使用,一個人的一生纔是健全的、完整的。
有時,我喜歡把兩篇文章聯繫起來讀,體會它們之間的意蘊。海諾的《相信愛》和趙榮發的《因爲有了愛》相得益彰,兩文得出了一個共同的主題:因爲有了愛,生活才變得明亮和生動。張燁的《享受那份寧靜》和傅曉紅的《獨處》,真有異曲同工之妙啊!感到孤獨嗎?那就去享受獨處的寧靜的好處,捧一本好書去讀讀,讓心走進一個充滿愛、充滿理想的境界。
更有許多令我喜愛的專欄作家。我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讀到曹正文老師寫的洋溢着詩情畫意的《難忘是春天》《快意在秋天》等佳作,至今,我還在饒有興趣地讀他的《壺中書影》專欄。
王麗萍的《情景劇》寫得生動流暢,幽默風趣,令我永遠熱愛生活,擁抱生活。
熊召政的“月下憑欄”,總會帶給我一種深沉的歷史感。但近兩年,他擱筆了,我翹首以待。
今年11月份,我又讀到了“月下憑欄”的美文,欣喜不已。
趙麗宏老師的“玉屑集”在夜光杯每週一篇,連續寫了兩年。我連續讀了兩年,不僅讀,我還把每一篇剪貼起來,裝訂成冊,並自撰了“前言”。我在“前言”中說:我讀“玉屑集”愛不釋手,我集“玉屑集”堅持兩年,這樣,我自己出版了一冊〈玉屑集〉……我把她當作寶貝。後來,徐彙區圖書館舉辦趙麗宏文學講座,我把這本“書”帶給他看,並請他簽名留念。他拿起這本“書”,臉上露出驚詫的表情,仔細翻閱起來,並問我“出版”的過程,然後高興地在封面上寫了10個字:“靜者心多妙,飄然思不羣”。
潘向黎在夜光杯上的《看詩不分明》,也是我的所愛。我讀一篇,剪貼一篇,並寫了一些讀後感。我真想能和她聯繫上,交流讀書心得。後來通過賀小鋼編輯,我們通過電子郵件互相交流起來,暢談讀書的樂趣。
讀了近30年的夜光杯,我手抄剪貼了兩千餘篇佳作,並編輯成冊,取名爲《佳作薈萃》,共有15本。閒下來信手翻翻,讀讀,不少文章至今仍讓我感慨不已,浮想聯翩。
夜光杯,真是一個“品種齊全”的小圖書館,在這個天地裏,永遠充滿着真善美和求知的樂趣。舉起“夜光杯”,“美酒”令人醉,我永遠是你真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