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東莞市東縱路,臨街商鋪的租客對補償不滿。圖爲租客展示商鋪租賃合同。
南方日報記者胡國球攝
南方日報訊(見習記者/郭楊陽記者/朱晉)東城街道東縱路151號、153號、155號……185號,18個單數號,代表的是一排相鄰的18家商鋪。這排商鋪隔着東縱路,與萬達正在建設的商圈隔路相望。
今年6月,有開發商承包了這一路段,並與商鋪所屬的多數房東達成了轉讓協議。然而,儘管開發商給房東的補償是每間商鋪9萬多元,商鋪租戶卻只能拿到幾千至一萬多元的補償金。由於對現行補償標準不滿,近日有拆遷人員前去商鋪拆電錶,租戶與拆遷人員出現僵持,目前該糾紛仍未解決。
租戶稱補償彌補不了損失
這一排商鋪由於地理位置優越,門前即是東縱路的輔道,因此一直以來人氣不錯。自從被開發商承包後,這裏就準備蓋商住樓,輔道的一端被封住了,這排店鋪的人氣也就黯淡下來。即便如此,該交的房租,這些店鋪的店主一直交着。期間,一直沒有人出面談過補償問題。
但6月底,拆遷辦工作人員來這些店鋪測量面積。7月,這些租戶接到了房東拿來的,以開發商名義作出的“拆遷補償清單”。這份清單上的補償內容包括兩項:每平方米6元的搬遷費和裝修的費用。而在清單之外,這些店主還可以拿到當初的租房押金,即:2個月的租金。
按照這個標準,18家店鋪裏面積最大的鋪面,40平方米的“和興畫廊”只能拿到一萬多元的補償。“6塊錢一平方米連搬運工都請不起”,店主陳先生告訴記者:“我是3年前盤下這家店鋪的,光轉讓費就5萬多元,如果就這樣搬走,之前的投入就全沒了,讓我以後怎麼辦?”
這排店鋪中,最早的兩家分別是1992年開業的“成興五金”店和1995年開業的“富成文具”店,除此之外,在此經營十幾年的老店鋪還有好幾家。這些店主大多數是外地來東莞務工的,許多人靠打工積攢了一筆錢,在這裏盤下店鋪、積累客源,進而安家立業,他們的孩子也在東城街道上學。按照他們的說法,目前開發商所給出的這些補償,根本彌補不了他們的損失。
多數房東已籤轉讓協議
租戶們說,他們與房東的合同一般都是籤五年。目前,最快的也要到2015年纔到期。
對於補償爲何這麼少?店主張女士說,開發商按照2500元一個月租金的額度,一次性給房東補償3年的租金,這樣房東一次性拿到手的是9萬多元。18家店鋪不管面積大小,均按照此標準。“18家店鋪有18個房東。目前,除了2家店鋪的房東,其他16個房東均已跟開發商簽定轉讓合約。”
因此,不少租戶認爲補償的錢被“剋扣”了。11月28日下午3點多,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這些商鋪的電源被切斷。當天,還有拆遷人員到這些店鋪拆電錶,稱是爲以後的拆遷作準備。由於租戶們的不滿,現場出現了十多名拆遷人員與租戶們僵持的狀況。
昨日,記者分別致電18家店鋪的其中兩個房東,但採訪要求遭到其拒絕。同時,該開發商也拒絕接受採訪。目前糾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
(報料人:陳先生獎金: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