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學生就業創業一直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傾聽青年心聲、鼓勵青年成長、支持青年創業”。
筆者昨日從團省委獲悉,在剛剛落幕的第八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上,廣東實現歷史性突破:我省有26件作品進入本屆“挑戰杯”全國評審環節,最終6件作品斬獲全國金獎,10件作品獲銀獎,10件作品獲銅獎,取得了自1999年開賽以來的最好成績。
“挑戰杯”被稱爲當代大學生創新的“奧林匹克”。與以往不同,這次廣東參賽團隊不僅“紙上談兵”拼創意,還“真槍實戰”開公司做產品,許多項目還成功獲得風險投資,如中山大學的一個網絡創業團隊,目前全平臺開發實力屬華南頂尖,其中“Windows Phone平臺”實力居全國前列。
“牛項目”頻出
高新技術創業獲市場融資
創業計劃競賽又稱商業計劃競賽,是風靡全球高校的競賽方式。它借用風險投資的運作模式,要求參賽者提出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技術、產品或者服務,並以獲得風險投資爲目的,完成一份完整的創業計劃。
據瞭解,廣東參賽團隊的獲獎作品中,“牛人”、“牛項目”頻出,多是以高新技術爲核心的市場推廣方案。比如,中山大學的金獎項目《南粵博濟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核心產品是一次性醫療器械——靜脈留置通路衝管封管器,參與的大學生擁有三項護理器械專利,並立志打造一個護理器械專業品牌。華南理工大學的“聚氨脂綠色輪胎”可實現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節油10%,且輪胎材料回收利用率高,符合節能環保的“綠色社會”發展理念。華南師範大學的“ihome智能家居系統”也很“牛”,可通過手機、網頁、短信等實現對家用電器等設備的遠程控制。
“這次參賽,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強調大學生創業的實戰性!”省學聯有關負責人介紹,許多參賽項目已經獲得了風險投資,並進入了實際運營階段,變“紙上談兵”爲“真槍實戰”。中山大學馬丁網絡創業團隊就是一例。這個由該校在校生白手起家創立的公司,專注於移動互聯網遊戲開發,並實際運營超過兩年,目前全平臺開發實力屬華南頂尖,其中“Windows Phone平臺”實力居全國前列。而韓山師範學院獲獎項目《潮州市藍海動漫有限公司》,2010年立項併成立創業實體,如今業務單價已從十元增至幾百萬元人民幣。今年9月,公司更獲得400萬元的融資機會。
想到卻難做到
資金人脈成青年創業軟肋
據省教育廳統計,去年全省37.5萬大學畢業生中,選擇自主創業的僅有3865人,僅爲1%。省學聯最近對我省大學生進行的一次隨機採訪顯示,65%以上的在校大學生有過自主創業的想法,但是真正付諸行動的只有不到15%,創業成功的大學生更是鳳毛麟角。
調查顯示,資金短缺和人脈稀少被大學生認爲是創業的首要困難,其次是創業風險高和缺乏專業指導。
這次載譽歸來的成功“挑戰者”,對於創業過程也有着不同的解讀。中大馬丁團隊的COO(首席運營官)王子認爲,平臺和專業指導最爲關鍵。同一團隊的CEO(首席執行官)馬朔則認爲,團隊協作才最重要,“好的項目雖然是創業的基石,但是好的團隊纔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一個好的團隊,無論在哪個行業,哪個領域,都能做出一番事業。”
支持青年創業
成立基金提供貸款培訓支持
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什麼?怎樣幫助大學生獲得最關鍵的資金支持?
筆者採訪這次獲獎的多個學生團隊,他們都認爲,專業化的指導、協作高效的團隊、潛力巨大的項目,一個都不能少,“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能夠整合以上資源的平臺和機制,建立大學生創業的一站式服務和扶植機制”。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支持青年創業。團省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團省委、省學聯始終努力探索服務大學生創業的有效模式。經過多年的摸索前行,我省已經建立了一套“項目培育—資金支持—賽事選拔—專業輔導—項目孵化”的工作模式,“‘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不僅是廣東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風向標’,更重要的是,逐步形成了以“挑戰杯”爲核心的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和競賽平臺,在高校中形成了一種追求真知、拓展思維、銳意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
團省委書記曾穎如表示,下一步,我省還將強化支持青年就業創業的制度保障。團省委將幫助青年建立更多的就業創業基地;同時,搭建更多創業平臺,目前正在籌建廣東青年創業就業聯合會;此外,還將成立青年就業創業基金,爲青年人提供小額貸款和培訓支持。據悉,省人社廳、省財政廳已出臺政策,青年創業可獲小額貸款貼息支持。
南方日報記者雷雨
通訊員於曉雷蔡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