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甘肅漳縣境內212國道沿線建起2米高、用琉璃瓦裝飾的牆。村民稱這些牆是10月份開始修建的,是“扶貧項目”。他們稱這些牆最大作用是遮醜,讓過路的領導覺得好看。當地稱,修牆是進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改善和美化人居環境。(12月3日人民網)
韓青評論:這面牆被當地百姓稱爲“遮羞牆”———遮住了荒涼破敗,展現着整潔劃一。如此一來,領導是看着舒服了,但有問過百姓滿意嗎?如果沒有爲當地居民帶來方便,如果爲建此牆所費不菲,那這面牆就只會爲幹羣關係添堵,給政府形象抹黑,成爲一面“獻醜牆”。
“遮羞牆”不是漳縣一地的專利,類似的“遮羞牆”在神州大地比比皆是。可以說,這些都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既散發着權力審美的腐臭,又折射出公權無忌的蠻橫。
王軍榮評論:讓人覺得怪異的是,建“遮羞牆”竟然是“扶貧項目”。據說,臨近的市縣都在搞,這還是“學習甘肅省內其他地方建設新農村的先進經驗”,主要由扶貧單位縣委統戰部出資,其目的是“進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改善和美化人居環境,創建生態文明鄉鎮,促進新農村建設”。顯然,這麼多縣市搞“遮羞牆”是在曲解新農村建設,更是在亂用“扶貧項目”,這恐怕也是不少地方爲何“扶貧項目”很多,錢也花了不少,卻沒有使羣衆真正脫貧的一個寫照吧。
江德斌評論:“遮羞牆”之所以屢禁不絕,乃是地方政府的政績美化需要,以應付視察工作。雖然從政府部門到普通民衆,皆知此舉是在弄虛作假,所謂的“遮羞牆”其實就是“皇帝的新裝”,外表華麗麗,內在卻慘不忍睹,除了能欺瞞一些不明真相的領導,其他則毫無用處。
“遮羞牆”大行其道,乃是由假大空泛濫的社會環境所支撐,如果不割除導致問題的根源,只是單純批評“遮羞牆”,無疑是在緣木求魚。限制權力濫用行政資源,改變政績美化理念,扭轉權力審美觀念,將地方政府的政績,交由民衆來評審而不是領導視察,如此才能真正杜絕權力的“遮羞牆”。
